邳州信息网
标题:
张謇:实业救国的“末代”状元
[打印本页]
作者:
邳州人文8
时间:
2020-6-13 08:11
标题:
张謇:实业救国的“末代”状元
张謇:实业救国的“末代”状元
文/沂水老癫
名人简介: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癫讲:
青少年朋友们,张謇这个名字,也许你们不太熟悉。“謇”读 [jiǎn],有些人特别是外国人会把张謇和张骞[qiān]混淆。张骞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通往西方国家的“丝绸之路”。但这不是今天我要讲的故事,今天我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近代的张謇。
张謇1853年出生于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一个传统的耕读世家。祖辈亦农亦商,家境几百年兴兴衰衰、起起落落,但从未放弃过以读书求取功名的愿望。张謇4岁启蒙,5岁入塾后背诵《千字文》竟无一讹误,被当地人誉为“神童”。因祖上三代没有考取任何功名,16岁时冒籍如皋张家走上科举之路,当年即中秀才。此后5次乡试未中,32岁才中举人。按说大才之人这个时候早就金榜题名中进士了,中举之后多年会试不中,至40岁不惑之年依然是名落孙山。是放弃科考还是另谋出路,此时的张謇并没有灰心丧气,“南不拜张(张之洞)北不拜李(李鸿章)”,而是下定决心非考取功名不可,更加刻苦勤奋读书学习。
青少年朋友们,天才不是上天掉下来的,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要耐得住寂寞,机会总是垂青有实力有准备的人!当你处于人生的低谷时,千万别放弃,一定要沉下心来,埋头读书学习,反思自己的得失。当机遇来临时,凭你的实力迅速去抓住它。
多年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大器晚成的张謇终于在41岁等来了机会!1894年,那一年正是中日甲午海战之年,恰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设恩科考试。啥为“恩科”啊?原来明清两朝三年一次秋闱科考,甲午这一年本不应科考,可老佛爷一高兴,就赏了天下读书人一回。
本无状元之名,但有状元之命。张謇本是礼部会试的第六十名,慈禧老佛爷六十大寿,这个数字吉利啊,再加上他的恩师、当年的主考官翁同龢的举荐,这个“六十名”就被戏剧性地直接钦点为状元。教科书称张謇为末代状元,有人说十年之后(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刘春霖才是末代状元。以我看,清朝当时都快完了,早十年晚十年有啥区别,统称“末代状元”有啥不可?不管是不是实至名归,从他一生的成就来看,张謇的能力是真的强,他无愧于状元的称号。从隋至清,中国科举制度1300多年,你能记住几个状元?
“学成文武艺,报与帝王家”。中状元之后的张謇,本想以自己的毕生所学报答清王朝。但那个时候的清王朝风雨飘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各地军阀和起义军纷起,已经走到了尽头。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立,孙中山请他出山担任实业总长;北洋政府成立,袁世凯请他担任农商兼水利部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辞去所有官职,走上实业救国之路。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南通被称作是“中国近代第一城”,是当年张謇创造的几十个“中国近代第一”奠定基础的,离不开他在南通走现代化建城之路的探索。他创工厂、开农垦、办交通、修水利、兴教育,一口气创建了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27家工厂企业,兴办了以南通纺织专门学校为代表的370个学校(遍及沪、宁、苏、锡、常、扬等地),这些企业学校,都被贴上了“张謇标签”。正如胡适所讲:“他独立地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全国。”
“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为什么能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与当年张謇兴教育办学校的经历密切相关,与南通地区传统的重教厚文的一方沃土有关。南通出了一个状元张謇,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南通地区的无数个家庭,看这些年考取的清华、北大的学生,南通地区的比率居全省地市之首、全国之首。
张謇一生经历甲午海战、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有代表性的风云人物。后半生,他投身实业、兴办教育,坚持不懈地提倡试验、推广实业教育,以图挽救中国落后的面貌。但毕竟他的力量有限,腐朽的清王朝他救不了,新兴的北洋政府、民国政府他救不了,最后在忧国忧民的病痛中离世。因此胡适说:张謇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得不抱着许多未完成的志愿而死。
这不是张謇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要从心眼里面感谢他、敬仰他!
青少年朋友们,请听老癫老师继续讲下去:南通在张謇那个时代创造了无数个“中国近代第一”,无愧于“近代第一城”的美誉,但是由于张謇的去世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无人可继承他未竟的事业,南通这座城市偏居江海一隅,半个多世纪沉寂了下去。
进入改革开放后,南通被国家首批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但是头30年南通没有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期,虽与上海、苏州近在咫尺,但有长江天堑阻隔,发展相对缓慢。
近十来年,南通进入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迈入了大港大桥时代,苏通、崇启、沪通等好几条过江通道贯通南北,高速公路、铁路一条接一条建设,通江达海,通上海、通苏州、通苏州、通杭州,上海航空港北翼副中心落址南通,国际新机场建成后将直达世界大都市,目前南通地区GDP总量居全省第四,直逼无锡。南通蕴藏着无限商机,爆发千年未有之发展潜力,“北上海”、“第二个苏州”将名不虚传。南通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可以告慰张謇先生在天之灵吧!
青少年朋友们,听了我讲的故事,我们学习张謇什么?我们要学习张謇有家国情怀、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勤奋读书、刻苦学习的吃苦精神;学习他实业图强、拯救国家的担当精神;学习他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探索精神!
(2020年6月9日于淘金书屋)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