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这 5 种汗,是身体在报警!现在知道还不晚
[打印本页]
作者:
86516321
时间:
2020-6-29 13:06
标题:
这 5 种汗,是身体在报警!现在知道还不晚
此时人的阳气蒸腾在表,出汗能让体内的湿气随着汗液排出,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适当出汗还能起到散热、调节体温的作用,可以疏通毛孔、滋润皮肤。
然而,微微出汗才是养生,大汗淋漓则是
「耗生」
!中医医书里有说
「大汗亡阳」
,大量出汗会耗气伤阴,导致自身体液的过度消耗,体内阴阳平衡被打破,对身体肯定不好!
看看你流的是哪种汗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比如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人体容易出汗,但出汗的量一般不会太多,大多为一时性的。
正常的汗出,有
调和营卫
的作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但是,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发生改变,
很可能是体虚的表现或者是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
,一定要引起重视。
异常出汗提示健康问题:
01
一动不动也流汗——气虚自汗
白天出汗比别人多,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甚至
坐着不动都会出汗
。体质较虚、大病初愈或者肥胖的人多见,主要是气虚导致的。
汗出怕风,
气虚的人易患感冒,常感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
02
常常睡觉出大汗——阴虚盗汗
晚上睡觉的时候出汗,轻者入睡后稍有汗湿,重者每晚衣被尽湿,醒后汗停,这种在中医里叫作盗汗,主要是阴虚火旺导致的。
经常盗汗的人,
常伴有手脚心热、两颊潮红、口咽干燥、容易心烦失眠等问题。
03
半身汗、奇怪汗——警惕糖尿病
上半身有汗,下半身无汗,或在进食数秒后,忽然出汗,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要
警惕糖尿病
。
04
胸闷汗、出冷汗——提防心脏出事
心脏出现问题时,由于体循环淤血,会导致周围血液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压力增高,液体渗出,如果出汗特别是出冷汗的同时,还存在胸闷、胸前区疼痛等一系列症状,
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
。
05
全身汗、持续汗——当心甲状腺疾病
经常出现莫名的燥热,随后全身出汗且持续出汗,这样的情况,可能显示你的新陈代谢处于异常旺盛状态下,或许是甲状腺给你发出异常的
「信号」
。
如何改善多汗的问题
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多汗,要及时就医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气虚导致的自汗,以及阴虚导致的盗汗,可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食、艾灸调理。
01
改善自汗:多补气
自汗多为气虚不固,建议多食用
山药、扁豆、栗子、核桃仁
等补中益气的食物,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改善气虚症状。
在选穴上,推荐艾灸
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
气海穴
是大名鼎鼎的
「补气穴」
,前人有云:
「气海一穴暖全身」
,意在强调气海穴有
温阳益气、化湿理气
之功。
(气海穴)
关元穴
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是统摄元气之所,灸之能
培元固本、补气益精
。
(关元穴)
俗话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艾灸足三里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是补益气血的要穴。
(足三里穴)
02
改善盗汗:要滋阴
盗汗的主要原因是阴虚内热,阴阳不调。平时饮食可以多吃些有
滋阴功效
的食材,如枸杞、沙参、玉竹、麦冬、莲子、百合、银耳等。
出现阴虚盗汗的人,可以通过艾灸
阴郄穴、后溪穴、三阴交穴
来改善症状。
阴郄穴
是调理盗汗的特效穴,《百症赋》曰:
「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
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而汗为心之液,阴郄配后溪,有清虚热、敛阴液之效。
(阴郄穴)
三阴交
为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艾灸三阴交穴相当于对这三条阴经都做了调节,能促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三阴交穴)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