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我的父亲王恒连
[打印本页]
作者:
邳州人文8
时间:
2020-7-2 18:12
标题:
我的父亲王恒连
我的父亲王恒连
文/朱爱华
父亲节即将来临,我又想我可敬的老父亲王恒连。父亲虽然离开我已25年了,但他那慈祥的面容,温暖的话语,热心为病人服务的举动时时清晰浮现在我面前。每想到他拖着病体还给乡亲们看病 ,病魔终于夺走他生命,我的心无比疼痛,泪流满面。
1923年父亲出生在一个十分贫穷农家,姐弟6人三兄一姐一弟。当父亲3岁那年除夕晚上,祖父母不知从哪弄点白面,准备包饺子让父亲姐弟过个好年。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一群土匪闯进家门,搜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把和好一块面顺手拎起。祖母心疼想夺回,残无人道的土匪一枪打死祖母,祖父奋起反抗,想夺下土匪的枪,被另一个土匪毙命。丧心病狂的土匪拎着面团扬长而去。兄弟几人抱着父母尸体大声哭叫,三个月的五叔哭声更惨。
乡亲们闻声赶来,看到惨景无不落泪。众乡亲把祖父母草草掩埋了,一位好心远房三奶收留父亲姐弟几人。但三奶家也不富有,无法养活兄弟6人。15岁的大伯自卖自身参加军阀(后被八路军收编)。12岁的大姑送人做童养妻,9岁的二大伯夏天自个去池塘洗澡淹死。小兄弟三人相依为命,仅6岁三大伯成了家里顶梁柱抱着五叔领着父亲,在三奶照顾下他们像坚强小草一样顽强地活下来。父亲到8岁那就去给有钱人家放牛,1937年14的父亲受够有钱人家的气,一天一队八路军路过,父亲拉着一位八路军战士手要求当兵,排长看父亲年龄太小不同意,父亲哭着跟在部队后边一直走了十来里,排长感动极了收留父亲。
八路军首长看看瘦小的父亲还没有枪杆子高,只好安排到卫生队学习给伤员包扎治疗。从此父亲走上救死扶伤的医疗生涯。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残酷时期,父亲多次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两天一小伤,三天一大伤,伤伤不断。艰苦的环境磨炼人的毅志,1941年18岁的父亲已长成一位身材高大,有斗争经验的八路军战士,在同志们帮助下也学会读书写信了。他想到家中还有三哥和五弟,于是给三哥写封信要求他们也走上革命道路。当时21岁的三大伯已成家,15岁的五叔来到八路军驻地,在父亲推荐下参加了八路军,当一名司号员。解放后仍在部队,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牺牲在朝鲜战场。
1951年28岁的父亲从部队复员回家,被安排到新沂县王庄乡医院工作。有多年医疗经验的父亲成了医院主治医师,待遇优越,可父亲想到农村缺医少药,更需要医生,主动要求到落后的上河村做一名普通医生。不久经媒人介绍认识比他小9岁的母亲朱翠兰。由于母亲上无兄、姐,下无弟、妹,和父亲结婚把年迈外婆带着。从小失去母爱的父亲异常高兴,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孝敬外婆,直到老人去逝从未使外婆生过气。父亲不仅孝敬老人,而且十分疼爱小孩,我们姐弟7人无论多淘气,他从未打过一次。因为我最大,不光处处受优待,还为安慰外婆,叫我姓母亲姓。
父亲对工作十分积极负责,严格要求自已,对病人关怀备至,无论穷富他一视同仁,义诊义治是他家常便饭。记得一个风雪之夜,外村一位病人儿子敲开父亲房门,请求父亲到十里外鲍围村给他病重母亲看病,母亲看着漫天大雪十分为难,父亲二话不说背起药箱,披上雨衣,踏上茫茫雪地。由于父亲医术精湛,病人络绎不绝,一天下来疲惫不勘。就这样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毫无一句怨言,热心为广大乡亲服务。
1995年1月73岁的父亲积劳成疾,身体严重透支。成夜成夜咳嗽不止,饮食大大下降。可他丝毫没影响工作,仍是对病人热情周到,心里一直装着病人,唯独没有自已,到同年6月病情恶化,已起不了床,在病床上还给不少人开药方。到7月父亲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人世。
我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舍己为人的一生,我永远爱我的父亲!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