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书香邳州|曹珍珍:书,照亮前方的一盏明灯 [打印本页]

作者: 美不胜收    时间: 2020-7-18 15:48
标题: 书香邳州|曹珍珍:书,照亮前方的一盏明灯
书,照亮前方的一盏明灯

文/曹珍珍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智者在交谈”,当闲下来关上房门,把红尘隔在门外,再沏一杯清茶,慢慢翻阅一本好书,就会被书里面闪光的语言感动,被那些经典的金句折服。心就会慢慢沉静下来,回归净土,不会沾落一点世俗的尘埃。每一个独处的时光,只要有书相伴,就好像和闺蜜挚友在一起,一点都不会觉得空虚难耐。每当遇到烦恼无法排解,忧郁焦虑的时候,书就是开导思想的良师益友,是治愈心头疾患的最佳良药。

今年春节回老家过节,恰逢冠状肺炎肆虐,各村镇封路、学校停课、禁止出行。宅在老家,幸而有书相伴,每天过得倒也充实。侄儿和村里的人就不行了,每天焦虑急躁的团团转,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每天至少来我家十几趟。嘴里还不停地嘟嘟囔囔:“烦死了,烦死了”。不但到我家来还和村里的人聚集聊天侃大山,据说村里还有从武汉回来的(后来听说被检测了属于安全人员),如果那人被感染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大儿子对我说:“妈,俺哥怎么这样呢?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村里广播不停地宣传,不让聊天串门,他就是管不住自己,嘴里还说不让别人串门,他倒好,不停地往外跑”。

我笑了笑说:“原因是没有爱好,不爱读书的缘故,一个没有信仰爱好的人,精神很空虚,在屋里呆一会儿,就像坐牢一样难受,看看村里的那些人,他们剩余时间都用在聊天吹牛上,没有看书的习惯,认为看书都是老夫子干的事,和他们无关,他们似乎什么都很懂,很了解这个世界,而且一个比一个牛!”

事实上,很多人离开了学校,踏上社会就认命了,认为读书就是为了上学,否则的话读书还有啥用呢?是的,人们一贯都这么认为,尤其是老一辈人更甚,认为孩子上两年学,长长个子就下来帮家里干活,犹其重男轻女,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姐妹,还有很多文盲,我也只有暗自庆幸没有加入到她们的行列中。也是这个原因,我读到了初二,就辍学回家,帮着家里干农活?尽管我努力坚持,父母兄长他们连读初三的机会都没有给我。

虽然没有读更高的学历,但我对书仍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一直没有抛弃书籍?那时农村的文化非常匮乏,家里没有书。我就向有书的人家借来看。也没啥好书,就是些杂志小说之类的书,只要有机会啥书都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很对,试问:一个不读书,没有文化的人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如何能客观分析事情的发展。高尔基也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后来的生活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

婚后,在老家务农好多年,看不到什么希望了,只能求得温饱而已。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就和爱人去南方打工,零八年遭遇经济危急,回到家乡来县城创业。那时对做生意一窍不通,就是一个门外汉,也没有谁给指点迷津,靠的就是一股勇气。我曾经对爱人说过一段话,到现在还记得:我们往上数几辈子都是以耕种为业,没有出过做生意的人,我们选择了这条路,肯定有困难,不会做可以学,一定要坚持,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孩子,闯出一条新的生存之路。凭着在书上学到的智慧,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通过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因此我们在滚滚的社会洪流中没有被淘汰,生意反而做得越来越红火,顺应时代的潮流,由地上做到了线上,这都是源于不断学习的结果。

我对正在上五年级的小儿子说:“儿子,一定要好好读书,只有把书读好,学好本领,才能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否则一个人连温饱尚且不保,拿什么去孝顺父母报效国家呢!妈妈就是运用从书上学到的智慧,才没有在农村修理一辈子地球”。如果跟那些孩子一样,整天捧着手机沉迷于玩游戏,满脑子都被那些虚幻的画面占据了,还能学进去什么呢?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学啥都得专心,就像你们课本里曾经有一篇文章,古代对弈大师弈秋给两个弟子讲课,一个学生认真听讲,一个学生老想着去射大雁。你说他怎么能学好呢?都说寒门难出贵子,那要看你对待读书的态度,从古至今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人不可胜数,蒙正寒窑苦读,买臣担上书生,一代名相范仲淹,少年家贫也曾划粥苦读。这都是古人刻苦读书的典范。现在更多了,京东创始人刘强东,顺丰快递的CEO王卫,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有去年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被校长提名的云南宣威阿都乡的学霸林万东,以理科713分的成绩,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被该校自动化录取。读书实现了他们的人生梦想。试问,一个生活在农村的穷孩子,不想读书,还有啥出路,要想改变现状,摆脱贫困,唯一的出路只有读书。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那也只有读书。

书,永远是照亮前方的一盏明灯,永远是瞭望世界的窗口!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