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小康铜山“何桥卷”
[打印本页]
作者:
怜心
时间:
2020-7-21 10:08
标题:
小康铜山“何桥卷”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为鼓舞决战决胜斗志,凝聚团结拼搏力量,铜山发布开设“铜山高水平全面小康镇村行”专栏,报道各地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推进产业发展、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硕成果,敬请关注。
当晨光微露
,庄园里那些带露珠的瓜果开始闪耀着晶莹;
当阳光正好
,领着工资的农民开始在田间地头上班;
当夕阳西下
,荷锄而归,村头的广场已有领舞的大妈开启了音响。
这里是故黄河流入铜山的第一镇
这里是鸡鸣闻两省四县交界之地
这里是何桥
高质量全面小康路上的奔跑者!
今天,带您去看
小康图景“何桥卷”
作为农业大镇,如何让农业变成富民产业,变成小康路上的加速器?
向精品农业转,向特色农业转,向生态农业转,向旅游农业转,何桥在不断换挡提速,让这个第一产业在何桥成了激情与速度的主角。
这个曾经粗狂的建筑之乡,在新发展理念的浪潮里,如何振羽高飞?
一条产业带,隆起“金光大道”。
想当年,何桥的建筑队伍遍及全国各地,东起江苏西到新疆,南从湖北,北到黑龙江……共设有8个驻外省办事处,科威特、吉尔斯坦等多国也留下何桥建筑工人的足迹。今夕往昔,何桥还是那个“弄潮儿”,敢闯敢干,培育一批“拳头”产业,打好“优势牌”的同时拿出新兴“特色菜”。
谁说农业大镇难吃“工业饭”?“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何桥镇党委书记高原掷地有声地回应。
“镇里有扶持,地里有‘黄金’”,作为传统农业大镇,何桥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抓手,
同时依靠黄河故道丰富的水土资源,就地取材。如今,一批过得硬、推得开、叫得响的农业典型实现了何桥优势资源就地转化、特色产业锦上添花。
引进一批“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的客商,围绕“一带一园一区”建设,重点打造以永春牡丹园、悠然阳光亲子基地、故道庄园等为核心的休闲观光农业。
引导苏北达人优质桃基地、福泰苹果园基地、赵台皇冠梨基地等林果产业提质增效,乘势而上发展壮大土豆产业园。
整合黄河故道观光路两侧土地资源,栽植猕猴桃、水蜜桃等优质果树。在“一村一品”初具规模的基础上,集中连片大面积种植,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栽培模式,实现三产服务业及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规模经济新突破。
以抓示范、建基地、拓市场、创品牌为重点,发挥现有花卉、苗木、果蔬、中药材基地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唱响云台山食品、觅呦呦瓜蒌等农产品品牌,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
产业活了,农民口袋鼓鼓囊囊,美丽乡村“活起来”有什么“逆袭”经验?
一场美丽战役,燃起“新生”。
经过多次研究讨论,一场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打响了。何桥镇高起点谋划、快节奏推进,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体现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乡土韵味的特色村庄。
何桥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手册》,按照一村一特色,先后打造出赵台村赵台、双楼村后郝、肖庄村朱尧等7个区级示范村,64个自然村按照“六五”标准进行了全方位治理,全部通过区级验收合格。
治理效果好不好,村民说了算!
“庄子村道窄、环境差,柴草和垃圾堆在路边,路也没硬化,一下雨鞋上就沾满泥……”说起何桥镇双楼村郝庄自然村曾经的村容村貌,今年84岁的陈克法老人深有感触。
如今,每到夜幕降临,郝庄自然村文化广场总是热闹非凡,文化广场成了全村人气最旺的地方,会跳的不会跳的都去那里扭一扭……“想不到告别了弯腰种田,想不到农村也能像花园,想不到老了也能载歌载舞。”陈克法老人“三个想不到”,也是当地村民近年来最大的感受。
该镇在打造美丽环境进程中,实施乡村绿化和生态治理工程,推进郑支河、黄河故道沿线宽幅林带建设,提升宗庄牡丹园生态美化工程、徐丰路和汉何路沿线绿化工程,完成道路绿化38公里,村庄绿化31个。巧妙地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构筑大的生态环境相结合,美了环境富了百姓。
如何实现百姓“心动”,感受满满的幸福感?何桥镇将民生工程做到件件精彩。
一声承诺,映红“笑脸”。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力争把每一分钱都花在要紧处,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一声声承诺掷地有声!一件件实事深入人心!
提到“幸福”,黄德朝打开了话匣子。“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村里的好产业,让我靠种土豆‘翻身’了。”2016年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短短一年时间摘掉了“贫困帽”,2019年收入达到了16万元。像黄德朝一样,1891户建档立卡户4075人,13个经济薄弱村已顺利脱贫,2019年底全镇扶贫户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实现全面脱贫、稳定脱贫、不落一户的目标。
走到群众身边,走到群众心里,民生工程,件件精彩。
实施凯诺标准厂房建设、何桥土豆产业园冷储中心二期工程、双楼村光伏发电站建设等3个扶贫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10个一般经济薄弱村,分别与牧原养殖场签订投资120万的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各村年集体收入增加14万元左右。
精准聚焦分户老人,帮扶70岁以上的分户老人698户,951人。
“户户通”工程建设项目15个,修建道路8.17公里。
朱楼小学和中心小学实施文化广场、主干道、校墙美化、校园绿化亮化改造;张集小学广场和主干道实现“白改黑”;中心中学建筑面积848平方米的食堂操作间如期竣工,140平方米心理咨询室改造完成。
何桥镇文化活动中心完成整修,新增540平方米室内篮球场、100平方米健身活动中心,12个自然村体育器材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完成危房改造92户,新增参保人员360余人,新增待遇领取人员12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稽核全部完成,待遇领取率达到99%以上。35户、78位贫困、五保、低保和重残人员进行新参保,由政府代缴费用。
如今,从线到面产业有了“王牌”,平坦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土房换成了敞亮的楼房,购物有了便民超市,生活有了保障,悠闲娱乐有了广场……农民富了促进乡村振兴的劲头更足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升了,生活是越过越有滋味。
小康 ·
何桥
行
一路走来,在何桥看到的是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一张张甜蜜开心的收获笑脸,处处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美丽宜居的秀美乡村、文明富裕的新农民”的喜人景象。这块曾经的“洼地”,迅速崛起成为“高地”。
撸起袖子加油干,求真务实抓落实!乘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何桥充满活力,正敞开怀抱、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在故黄河沿岸上演“美丽蝶变”!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