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养肝护肝,艾灸这五个穴位
[打印本页]
作者:
好合好散
时间:
2020-8-1 14:10
标题:
养肝护肝,艾灸这五个穴位
临床上,大约80%的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发展到中晚期,很难治愈。
这是因为“肝是哑巴”,作为唯一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不到肝功能完全不能支撑的时候,它都没有症状。
可以说,肝癌其实就是拖出来的。
那么,如何尽早辨识肝癌或肝功能恶化呢?速戳下文。
一
当心身体出现的4个“2”
1
两处发臭
口臭:当口臭有一股
“腐臭味”
,说明肝功能受损,导致血液中尿素氮和氨含量增多,通过口鼻排出。
腋臭:当身体尤其
腋下臭味突然加重
(此时排尿可能较黄),说明肝脏受损或超负荷运转,导致体内毒素无法及时排出。
2
两处疼痛
肝区疼痛:肝脏没有痛觉神经,一旦肝区疼痛
(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钝痛、刺痛)或有肿胀感
,说明肝脏已经严重受损。
肩痛:肝脏引起的肩痛,通常没有明确的位置指向,一般表现为
反射痛或牵涉痛
。尤其当
右肩疼痛
时,极有可能是肝病的前兆。
3
两处白点(最被忽视)
一旦患上肝癌,有2处皮肤极易出现白点!这2处就是
肝俞和
期门
——肝俞是肝脏之气转输体表之处,肝有疾,会体现在这个位置上;期门是肝经的“募穴”,就是经气在体前的输注之处。
具体表现为:
点片状
的苍白之色,表面黯淡无光,抑或出现如
瘀斑、脱屑、干黄之色、皮肤增厚、凹陷、起泡样结节
等现象,多提示肝癌和肝大。
4
两种“痣”
当身体长出2种“痣”,说明肝病已经严重恶化,正朝肝癌冲刺!
血痣:提示脂肪痰湿积滞,多见于脂肪肝、慢性肝炎的病人,在
脸部、颈部和手部
最常见。
蜘蛛痣:就是面颈部、胸前部、肩部和上肢手背等上腔静脉所流经的皮肤区域表面出现的暗红色血管痣,临床显示,
54%左右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可出现蜘蛛痣
。
二
中医如何看待肝癌?
中医将肝癌归为“积聚”、“胁痛”等范畴,认为其是由
七情内伤、或饮食劳倦、或邪毒内侵
等原因,致脏腑气血亏虚,脾虚不运,
气滞、血瘀、湿热、痰毒
等互结于肝所致。
也就是说,肝癌的病机特点是:
气血亏虚为本,气血湿热瘀毒互结为标,并且虚实错杂
。多数肝癌病人都是
“虚中有积”,就是脏器虚损,同时生有“积
”。
这种情况下,治疗理当
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以恢复肝主疏泄之功能
,则气血运行流畅,湿热瘀毒之邪有出路,病情得到缓解。
具体而言,治标之法就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消积散结;治本之法就是:健脾益气、养血柔肝、滋补阴液。
三
肝病患者:少吃药,多艾灸!
1、药:药物伤肝,央视发声
去年“3·18全国爱肝日”,央视新闻直播间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我国3000余种临床用药中,可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高达1100余种,
超过了1/3
!
而肝病患者基本都需常年服药!
2、肝:体阴用阳,最宜艾灸
肝有一个特点:
体阴用阳
——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
那么,体阴用阳对治疗有什么要求呢?
它决定了肝病的治疗原则——
“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
,如若攻伐太过,耗气伤正,易致正虚邪盛,加重病情。
说到这里,肝病患者自然不能忘了艾灸!
⑴艾灸具有绝对的安全性!艾为纯阳之物,本身没有毒副作用,它不像药物,
不会给人体带来任何损伤
,而且治疗比较和缓,
不会攻伐太过
。
⑵
肝不易受补
,服用药膳膏方吸收效率大打折扣。艾灸是外治疗法,从体表给予身体药性和热力,
无需经过胃肠道吸收
。
⑶艾草自古就被称为“仙草”,
无病不治数艾灸
!只要配穴精准、手法正确、灸量到位,就可以肝脾同调(“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标本兼治。
⑷“天下扶阳,灼艾第一”,艾灸最大的作用就是补阳升阳。阳气足了,就能“阳密乃固”,
对外能抵御外邪,对内能调和脏腑
,内外通调,人就不易生病。
综上所述,建议肝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不妨尝试艾灸以缓解症状,匡扶正气。此外,建议多多
艾灸筑宾穴
,以
缓解药物对肝脏的伤害
!
四
夏季,如何艾灸养肝呢?
治病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得病,千万不要等肝脏出现大问题了,才想起呵护它,这就太晚了。
正值夏季,天气炎热,人也跟着肝火过旺,这就加剧了肝气郁结,影响了肝脏解毒,导致
肝脏毒素瘀积
。此外,夏季人体阳盛于外,
阳气浮越,内里虚空,肝血容易不足。
也就是说,肝脏最怕的4个问题——
肝火过旺、肝气郁结、肝毒瘀积、肝血不足
,夏季通通都有!
故而,夏季养肝应当从这4个方面做起:
降肝火、疏肝气、清肝毒、养肝血。
建议取穴如下:
1
降肝火
然谷:肾经荥穴,“荥主身热”,荥穴属火,而肾经、肾脏属水,因此然谷可以
平衡水火
,“肝肾同源”,艾灸然谷,可以——
补肾水来制心火,滋肾水来涵肝木,抑肝火而扶脾胃
。
行间:火穴,肝属木,木生火,艾灸此穴可以泻肝火,故称
“泻行间火而热自清”
。
2
疏肝气
太冲:肝经原穴,为火穴,
被称为“人体的出气筒”
,艾灸此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期门:肝经募穴,具有理气解郁之效,灸之,可以
使肝木疏泄适宜
,让人
气顺而心舒
!
此外,建议加灸脾俞、足三里、太白,以补脾气,
因为“肝随脾升”,脾气升是关键。
3
清肝毒
肝俞:肝不易受补,因此最需疏通肝俞。艾灸肝俞,能补肝阴、散肝热、疏肝气、通肝经,
帮助肝脏有效分解体内毒素,并协助其他脏腑将毒素排出
。肝俞可以搭配太冲,这叫“俞原配穴”。
章门:八会穴的脏会穴,统领五脏疾病,艾灸此穴可以
维护肝的疏泄正常
。
4
养肝血
关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灸之,可
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
。
血海: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引血归经、治疗血症等功效,灸之,可祛除瘀血,促生新血,
通过运化脾血,让肝血得到补充。
三阴交:肝、脾、肾三经交汇的穴位,可
养肝血、补脾气、滋肾阴
。
太溪:肾经原穴,肝属木,肾属水,故而养肝血必须滋阴,艾灸太溪可以
“滋水涵木”
。
作者:
xinqinglove
时间:
2020-8-1 14:11
转发了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