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出伏后三大“健康隐患”悄悄找上门!伤肺脏,毁血管
[打印本页]
作者:
低调点
时间:
2020-8-27 17:51
标题:
出伏后三大“健康隐患”悄悄找上门!伤肺脏,毁血管
一旦出伏,仿佛很多人都松下一口气!最难熬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殊不知其实是马上要迎来养生的关键拐点,极其凶险!——那就是出伏后到秋分的这一段时期,堪称我们养生路上“最凶险”
29天!
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加要当心!
凶险在哪里?请听小编细细说来!
秋凉易伤血管
很多人认为盛夏炎热,心血管极易发生意外;也有很多人认为,冬天心血管易受寒冷刺激,意外发生的几率更高。其实殊不知,
夏秋的交替时期才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爆发期。
何出此言呢?因为这个阶段的气温忽高忽低,令人捉摸不透,气温波动最为剧烈,频繁。而我们的血管最怕这样的“一冷一热”了,热胀冷缩极易发生意外。中风,脑梗很容易找上门!
所以夏秋交替之际可是养护血管非常重要的时期!
1
养血管之穴
风池穴在临床上对改善脑部的供血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能预防中风,治疗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
风池穴位于后发际线上2厘米,两条大筋外缘的凹陷处,大约与耳垂齐平的位置。风池穴是双穴,左右各有一个。
平时按摩的时候需要给穴位一定的力度做按压,如果按压的力度不够大,可以把头微微的后仰。每次按2分钟,一天按5次。
2
养血管之操
① 缩肛运动
呼气时缩肛,保持8秒,吸气时放松,同样保持8秒,一呼一吸为一组,每次做30组,早晚各做1次。
人体有三条经脉会经过肛门,督脉,主一身正气;任脉,主一身血脉;冲脉,能补肾。因此练习缩肛运动可以达到活血补气、健脾补肾的效果。
② 手指梳头
手指指腹从前额按摩至头顶至脑后,重复20次。
指腹按摩头部能改善脑部血液流动,而且头顶的百会穴是经络汇集处,经常做梳头动作,还能帮助疏通全身经络,调节人体功能平衡。
3
养血管之营养素
① 维生素P
维生素p又叫芦丁,
能增加毛细血管弹性
,
辅助保护血管内皮
,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在维持血管完整性方面有不小的作用。且广泛存在于茄子皮、柠檬、紫甘蓝、橙子、杏等食物中。
② 精氨酸
精氨酸能在体内代谢产生
一氧化碳。
而一氧化碳可辅助缓解血压增高,减少血管壁的压力,辅助扩张动脉血管、调节血压、改善血流,从而保护血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卒中风险。
精氨酸广泛存在于花生、杏仁、核桃、蚕豆、黄豆、鸡胸肉、泥鳅、海参、芝麻、山药等食物,可充分咀嚼能更利于精氨酸的吸收。
秋燥易伤肺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而
燥,
是对于喜湿恶燥的“肺”来说,非常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肺部不仅是五脏中最为“娇嫩”的一个器官,还是
人体的第一道防护线。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外邪想要入侵,就得先过了“肺”这第一道关卡。
而平时身体大大小小的毛病:从感冒,咳嗽,咽喉不适,胸口憋闷开始,进再一步影响到呼吸系统,发展成炎症,导致免疫力整体下降,甚至再影响到五脏六腑,蔓延到其他的器官等等。可以说都与肺密切相关,而
秋燥
恰恰是肺最大的敌人之一。
所以秋燥当头,润肺是重中之重!
1
养肺润肺多吃“白”
在中医理论中,五色与五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
白色与肺相对应
,多吃白色食物可起到
补益肺脏
的作用。
像萝卜、山药、银耳、莲藕等食材,常吃可有润燥清肺止咳的功效,对缓解秋燥很有作用。
2
收敛肺气宜吃“酸”
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酸甘化营”。因此多摄取酸性食物可以刺激人体内分泌更多的津液,从而达到
减燥润肺
的目的。
且酸可入胆,意味着可
促进胆汁分泌,达到解油腻、降血脂的目的。
尤其是肝阳上亢、高血压、高血脂、肝炎、性情急躁外向的人在秋季更应多吃酸食。
比如山楂,葡萄,柚子,石榴等皆可。
秋乏易伤心
出伏后人易感觉疲倦,整个人懒洋洋的没有精神。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秋乏”。
中医看来,秋乏的出现是因为出伏之后是天气进入了由
热转凉的交替时期。
这个时期关键而敏感。意味着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而人们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已消耗了太多的气血、体力、津液,所以则易出现秋乏的症状。
此时建议大家一定要
改变夏季晚睡
的习惯,这样可尽可能避免“秋乏”的出现。
一般来说
晚上11点到凌晨2、3点是最佳的人体睡眠时间
,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而睡眠不好最易
伤害
的就是我们的
心脏
。
为了预防秋乏,建议大家可以睡得再早一点,
晚上10:00~10:30
左右就要尽量入睡,比平时最好多增加
1小时
左右的睡眠。
1
常喝助眠饮
酸枣仁茶
【功效】酸枣仁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改善大脑中的5-羟色胺含量,从而延长深度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做法】酸枣仁15克,加适量白糖调和,开水冲饮。
桂圆莲子汤
【功效】桂圆富含维生素和磷质,有益气补血、安神定志、抗衰老的作用;莲子中含有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具有很好的调节情感、放松情绪的作用。
【做法】桂圆、莲子各二两煮成汤服用。
薰衣草茶
【功效】熏衣草具有很强的镇静安神作用,能舒缓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紫罗兰能安眠、抚平不良情绪;玫瑰花能疏肝醒脾、和血散瘀。
【做法】熏衣草10克、紫罗兰6朵、玫瑰花6克,一起冲泡,建议睡前饮用。
2
睡前泡泡脚
睡前泡脚既可解乏,缓解压力,又对睡眠很有好处。
因为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热水的浸泡能舒筋活血,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放松神经,促进睡眠。
选择40℃的水温即可且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持续在15~20分钟刚好。泡后皮肤呈现微红色,再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
3
按安眠穴
安眠穴位于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凹陷连线的中点处,有镇静助眠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夜间难以入睡、睡后易醒、睡眠质量差等症状。
将拇指指腹分别放于双侧穴位上,先揉后按,揉按结合,由轻到重,以按为主,分别操作,每穴按揉2钟,以酸胀向四周扩散为宜。可在工作休息时间进行,每天三次。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