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一馍之恩,一世为报!生命尽头,他完成了令人动容的最后一捐 [打印本页]

作者: 长江东路    时间: 2020-9-21 08:51
标题: 一馍之恩,一世为报!生命尽头,他完成了令人动容的最后一捐
一个馒头

牢记了六十年

一个承诺

信守了半个多世纪

这是“中国好人”刘益标

真实写照





图:刘益标因患食道癌,在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刘益标,邳州港务局退休职工,2013年被评为“中国好人”,2014年被评为“江苏好人”。他知恩图报,为河南洛阳洛宁县一个小山村建农场造福乡亲。

8月24日

在家人和医护工作者的陪伴下

刘益标安静地走了

在生命尽头,他坚持要捐献眼角膜

去点亮他人的生命

捐献遗体用于解剖教研



刘益标捐赠的两片眼角膜

已全部用于患者

一片眼角膜

已移植给一个14岁的男孩

另一片眼角膜

已移植给一个61岁的老太太

两名受捐患者目前皆已恢复视力

重见光明



一馍之恩铭记心

1960年,15岁的刘益标和父亲逃荒到了河南洛阳,当饿得几乎晕厥时,他们被一户好心人发现并背回家中。女主人一点点向他嘴里喂稀饭,待他苏醒时,便把家里仅有的一个白馍馍塞给了他。就是这个白蒸馍,救了刘益标一命。

在洛阳一年多的日子里,刘益标就生活在这个贫穷而温暖的家里。这家人吃啥就给他吃啥,没有亏待刘益标一点儿。

1962年,饥荒逐渐过去,刘益标和父亲带着村里人凑的整整两袋子红薯干,返回了家乡邳州。从那时起,感恩的种子就在刘益标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他暗暗发誓,要像救命恩人那样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要一辈子做好事、做好人,只要有机会就回报那里的乡亲。

工作后,刘益标处处与人为善。曾是单位房管科科长的他,把自己住的套房让给人口多的工友,自己带着妻子和孩子搬到河边一间简易小房里,一住就是数年。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已近古稀之年的刘益标坐不住了,他与老伴一起连夜赶往鲁甸灾区。在那里当志愿者,给灾民做心理辅导;自掏腰包,购买衣物捐赠给当地灾民和100多位儿童;还认领并资助三名儿童上学。

为报恩情建农场

为兑现当初报恩的承诺,从邳州港务局退休后,刘益标便踏上寻找洛阳恩人之路,可是多次寻找一直无果。

2012年年末,刘益标再次到洛阳寻找恩人。当来到洛阳市洛宁县上戈镇里峪村这个小山村时,此地的地形地貌与他脑海中的记忆有几分相像,但经核查,这个村子并不是他当年的逃荒之地。

然而,经过几天走访,看到这里的群众生活贫困,刘益标仍然萌生了要为这里做点什么的念头。



图:刘益标(右一)投资的丰泰农场挂牌成立
2013年春节过后,已经68岁的刘益标只身来到里峪村,投入一生积蓄30多万元,承包了200亩山地,建起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农场。在农场挂牌仪式上,刘益标郑重承诺:“我已经68岁了,要抓紧时间干,等立体种植、养殖园建好了,成规模了,我就把经验和园子都留给当地人,然后安心回老家。”



图:刘益标和他的农场
农场除了种植苹果、山桃外,刘益标还套种了山芋、西瓜、药材,搞起林下草鸡养殖。另外,为解决灌溉难题,他历经艰辛引电上山、引水上山,开辟出一个大水池,养上鱼、鹅,以种植促进养殖,以养殖反哺种植,改变了里峪村原来“靠天种地、亩产单一”的面貌,充分提高土地效益,带领这里的乡亲一起脱贫致富。

捐农场造福乡亲

初到山上,看到农场里有一个光秃秃的旗杆,刘益标就买来钢丝绳,在农场里升起一面鲜红的国旗。刘益标这样解释:“每天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困难,但看到国旗,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五年前,刘益标得知自己患上了食道癌,病情不容乐观,他又做出一个让人敬佩的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

今年7月8日,身患食道癌晚期、已不能进食10多天的刘益标,要去洛宁最后一趟。他说,里峪村群众致富是自己最牵挂的事情,他还想继续战斗在农场,完成最初的梦想,将农场交给地方,造福乡亲。

当天,邳州红人医院的医生护士备着氧气,用担架把他抬到车上,一路打着点滴,向距离1300多里的洛宁出发。晚上在上戈镇住了一宿,第二天准备去山上农场。由于深山通讯不便,汽车导航失灵,洛宁县发动群众在山路沿线主要路口指引方向。

在山里转了三个多小时,离农场还有10多里路,剩下的山路更加崎岖狭窄,汽车无法行驶,只好坐当地山民的三轮车颠簸前行。山路又窄又陡,处处悬崖峭壁,随行的医护人员双手紧握三轮车扶手,身上衣服都被汗水湿透。



图:7月8日,刘益标(左四)重回洛宁县上戈镇里峪村
到了农场,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排排鸡舍、鸭舍、羊圈,满山的果树和遍地西瓜,犹如一片世外桃源。身体极度虚弱的刘益标坚持拔掉输液针头,从担架上颤巍巍地站起来,主持农场最后一次升旗仪式,并在现场办理农场无偿捐献手续。处理完这些事情后,刘益标才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邳州的路途。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为了一个救命馒头

刘益标做了一辈子好事

他的行为也感动了很多人

如今,刘益标虽然走了

但在好人精神的感召下

更多的人开始选择

与人为善、爱人如己、诚实守信、知恩图报

众人拾柴火焰高

才让崇德向善在邳州蔚然成风

让我们再一次向这位

“中国好人”刘益标

致敬!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