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打印本页]
作者:
美不胜收
时间:
2020-9-21 19:51
标题:
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美丽运河我的家(六十)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贾传军
悠悠1797千米的京杭人工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杭州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博物馆投资一亿多元人民币,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等。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博物馆造型平坡结合,立面细部上提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符号,经提炼简化,通过独特的开放式格局,将室内外景观融为一体,将运河、桥、船、埠巧借为活的展物。
一艘古朴沧桑的漕运船摆在正中, 脚下是玻璃钢铺设的仿真水面,给人一种在运河上徜徉而行的感觉。迎面一艘帆船在缓缓驶来,两侧是古老的桥墩模型,天花板设计成灿烂星空,置身其中,如泛舟河上。
博物馆以一层为主,局部二层,并有部分地下室。首层主要是博物馆常规展示部分,共四个厅、一条展廊,二层主要是资料室、视听室、办公室,另有半景展厅等。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览区共分五个展厅。
序厅——《地球上的运河、中国大运河》;第一展厅——《运河的开凿与变迁》;第二展厅——《大运河的利用》;第三展厅——《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保护》;第四展厅——《运河文化》。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是一座单纯的、普通意义上的博物馆。它一方面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和展现运河自然特性、人文精华等各个方面的大型博物馆,另一方面又是运河文物、文献资料等的征集、收藏中心和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同时结合运河文化广场功能又是运河旅游的中心枢纽和游客综合服务中心。
第一展厅: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
进入展厅,有一组单色群雕——运河的开凿者。
开凿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古运河帆船
从文献上记载来看,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国的国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开凿了从邗城到末口的邗沟。
在“古运河图”中可以清楚看到,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从末口到邗城(即今天的扬州到淮安)一段,全长150公里,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一条人工河道之一。
郭守敬(1231一1316)元代伟大的水利专家,忽必烈时代建元大都城时,为解决城内的供水来源问题郭守敬开辟了通惠河。
元代京杭大运河图
宋礼、白英著名水利专家雕像。
陈潢、靳辅治河专家雕像。
古人开凿大运河时情景
开凿河道塑像
第二展厅:大运河的利用
开凿大运河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吴王夫差要北上争霸,为了运输人马和粮草,所以开凿了邗沟。但是到隋唐以后,大运河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经济方面。
有一张船票特别有意思。是清朝末年的一张船票,上面印有“顺风快利”四字,表达了商家希望一帆风顺,早日获利的美好希望。还写明了收款的一些项目清单,以及提醒顾客保存好随身所带行李的提示等。既是明白消费,又有温馨提醒。 从隋朝,唐朝,宋朝,元朝,一直到明清两朝,建都在北方的中央政府都需要江南地区的漕粮供应。大运河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一个庞大的漕运帝国,对中央政权的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展厅内最具历史价值的是清代“苏州府”官斛,这种木制锥形器皿,是当时政府向百姓收粮用的一种计量工具,过去运河上都是漕船载粮,交粮时将米由舱内取出用斛量,叫“起米过斛”。一斛相当于五斗,约三十五点八公斤。还有一幅七百多平方米的环形银幕,十八台投影仪播放着当年运河漕运宏大场面,气势壮阔。
第三展厅:大运河(浙江段)申遗陈列厅。
地上模似浙江运河
本展厅从浙江段运河的河道变迁、遗产价值、保护规划等方面进行展示。
浙江段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是跨流域的大型水运体系,涉及太湖、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等自然水域,构成复杂,迄今仍承担着繁重的航运任务。
展厅地上是一条流动的运河,闪闪发光。原来,这里用微缩模型做出了大运河及两岸的九座城市,放在玻璃地面下。
第三展厅还有个“模拟运河之旅船舱”,坐进去,能看到实景拍摄的大运河沿途风光。
第四展厅:运河文化
山东聊城面塑、江苏扬州剪纸、江苏无锡泥人等运河边城市代表物品摆放到一起,足见大运河孕育出的两岸文化之丰富。
非遗物品
让世界了解运河
让运河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贾传军,江苏邳州市人。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981年9月应征入伍,1985年3月在济南军区67军138师奉命参加老山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并荣立三等功,现为中国摄影家著作权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江苏省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文旅摄影协会会员,邳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邳州市大运河文化研究协会会员,今古传奇传媒集团速读杂志邳州联络站会员。多幅大运河题材摄影作品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分享、多篇摄影专集在大秦岭、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国运河网等多家摄影平台和其它摄影公众号上推送,作品《夜航》获中国第二届"郎静山杯"大运河主题全国运河沿线城市巡展,2018年9月《京杭大运河-中运河》入展中国平遥第十八届国际摄影大展个展,《运河上的灯塔(组)》入展庆祝建国70周年“千年大运河美好新家园”在杭州、北京等展出,受到中外观者的高度关注,作者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旁、工作在运河上(现就职于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邳州航道站)对这条古老文明的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坚持拍摄运河的点点滴滴,曾三次全程走完京杭大运河,行程万里之多拍摄万余张运河题材照片,制作大运河美篇50多集分享给全国观众。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