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高山流水:我们的“文化佳园”(作者 戴俊平) [打印本页]

作者: 往事平不如烟    时间: 2020-10-9 13:02
标题: 高山流水:我们的“文化佳园”(作者 戴俊平)


四年前的冬天,徐景洲老师创建了一个网络文学园地——“文化佳园”微信公众号,给我们这些喜欢写写画画的老年文友们提供了一个精神乐园,大家互相欣赏彼此新作,好不快活。

想起从前写日记时,总怕别人看,后来不知从哪一天,又开始写些想让人看的文字,再后来便向报纸的副刊投稿,偶尔也能有豆腐块见报,几年过去了,虽不能说有什么成绩,但写字的兴趣、习惯也算养成了,隔三差五就能写出一篇小文来。本人由于基础太差,再怎么努力,始终收效甚微。这些年写出的所谓“文章”即使比以前进步了,想见报却越来越难了。令人欣慰的是自己心里还算清楚——早已过了“随心所欲”的年纪了,写着玩玩而已,见报不见报有什么关系,平时在读书、上网时偶有所感,随手记下来,也算是留下的一点纪念品。

再说,大家也都懂,这已经养成的习惯和兴趣也绝不能丢。因为有许多学历比我们高得很多的同龄人,还都很羡慕我们,就好像我们是一位百万富翁。是啊,辛勤劳动了几十年,也没有为儿女们积攒下什么,晚年如果将这点“财富”再丢了,去见上帝时,那就真正成了一贫如洗的人。

看看圈子里那几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新作连连,比年轻人的劲头还足,真让人感到自愧弗如。人,也许就应该“活着干,死了算”。否则,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尤其在接近生命的尾声时,更能感到时间的金贵。如果每天不能做点什么感兴趣的事,那样的日子可怎么过,想想都有点害怕。

有人说“老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段”,确有道理。看看人家那些伟大人物,无论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们往往愈到最后愈光芒四射。而我们一个平民百姓,在进入晚年之后,当然不会有什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境界。只要还能不甘落后,保有一颗进取之心,已属难能可贵。

人活着,如果连点“生趣”都没有,那不就是“行尸走肉”。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唯一的追求是吃饱肚子。如今,衣食住行都已不成问题,剩下来的也就只有精神上的享受和追求,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些“文化佳园”的朋友们,所谓写写“文章”的意义所在。

(本文原载《中国老年》2018年第23期 )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