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魏宁格(Otto Weininger),奥地利哲学家, 魏宁格自少年时代起,就在自然科学、数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显示了早熟的才能,其语言天才尤其突出,16岁时曾打算发表一篇词源学论文,内容是研究荷马史诗中的希腊语形容词。1898年进入维也纳大学研习哲学,1902年以论文《性与性格:生物学及心理学考察》的第一部份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在获得学位的同一天也正式皈依基督教。1902年, 魏宁格把《性与性格:生物学及心理学考察》作为学位论文交给维也纳大学,其第一部分使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魏宁格之1903年《性与性格》(Geschlecht und Charakter)扩充出版,同年,魏宁格举枪自尽。不久,《性与性格》畅销国际,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其友人拉帕波特(Rappaport)整理他的格言式随笔,发表为《关于终极事物》。这两本书,便是慧星般的魏宁格留予此世的全部。《性与性格》是一部涉及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的西方学术名著。作者对男女不同性别在精神上的差异进行了系统论述,对妇女解放问题有深刻的洞见。顺便提一下,魏宁格及其著作对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语言哲学、分析哲学、逻辑哲学的创始人——维特根斯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性与性格》是奥地利哲学家魏宁格的成名作,也是生前发表的唯一著作。魏宁格曾将本书的纲要给著名性心理学家佛洛伊德看,但后者拒绝推荐,理由是该书立论缺少实例。《性与性格》于1903年扩充出版后,魏宁格说:“我面临着三种可能:绞架、自杀,或者连我自己都不敢想像的辉煌。”果真,同年,二十三岁的魏宁格因绝望反响,自杀于维也纳贝多芬故居。奇葩之死,使这本书终于揭起空前轰动,被译成多种语言,畅销欧洲。连佛洛伊德后来也不得不承认,魏宁格确实“颇具天才”。本书以“性别的中间型态”为立论基点,认为现实中不存在绝对意义的男性与女性,每人都是这两种类型素质的混合,一个人的基本性格取决于两者的比例及构成方式;同时,男性性素质代表“有”,而女性素质代表“无”。作者亦旁征博引大量当代哲学、科学思想,其惊世骇俗的见解受到热烈推崇,也同时招来憎厌女性、反闪米(犹太)主义等骂名,争议喧腾百年。《性与性格》究竟是一部天才之作,抑或合理化仇恨的邪说,或许未有定论,但其反映了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女人崛起、男人阴性化、同性恋等现象引起的价值动摇及性焦虑,确有历史价值。然而,对比当今大谈两性关系的流行书,我们似乎能从中发现相似的论调,相似的焦虑,历经百年波折未曾消失,这部书不仅仅是过去的历史,也是反照现在的镜子。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