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月经不规律和寿命长短相关!这10件事别在经期做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好合好散
时间:
2020-11-3 11:31
标题:
月经不规律和寿命长短相关!这10件事别在经期做了
女生通常每月有几天,脾气暴躁、满面油光、水肿爆痘……的确,她来月经喽,研究表明,月经周期的规律性,可能与寿命长短有关。
小编郑重提醒:了解月经周期与健康的关系,这10件伤身事,快停下。
情景(一)
你的姨妈去哪了?
小圆是一名高二的学生,
月经总是推后,
该着本月下旬来月经,
往往推到了下个月中旬才能来...
小圆的妈妈有些担心,
但又不知道如何帮女儿调理。
现代女性无论是高中生,大学生,还是职场白领,压力较大,
生活不规律,身体消耗大。
过度的消耗气血,必然会导致健康问题,
失眠,脱发,长斑...还有姨妈推迟。
情景(二)
姨妈为啥总提前?
张女士,40岁,平时工作压力大,
失眠多梦,经常过1点才能睡着。
有月经推迟的女性,
就有月经提前的女性,
每个月总要提前几天找你报到。
一般来说提前3天以上需要我们重视起来。
中医角度讲“肝主疏泄”,月经也需要肝的疏泄来调节。
当肝经有热,则疏泄功能亢进,
出现疏泄过度,导致月经提前。
正常的月经是什么样子?
女性正常的月经周期21到35天,平均28天,经期一般是4到6天。女性来月经的时可伴随着轻微的下腹隐痛或者是腰骶部的胀痛酸痛,属正常情况,不需要药物处理。月经血一般来说是暗红色的,不凝的,如果出现了血凝块并伴有下腹疼痛剧烈,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属于痛经,应该及时的到医院就诊。
月经不规律与寿命相关
实验共招募79505名无心血管疾病、癌症或糖尿病病史的绝经前女性,她们报告了14~17岁、18~22岁和29~46岁的正常经期和长度,最终评估整个生命过程中经期不规律或较长是否与全因或特定原因的过早死亡(年龄<70岁)有关,
结果表明
从基线水平比较,与经期非常规律的女性相比,那些报告经期不规律或没有月经周期的女性
,更容易患高血压及妇科疾病。
在24年的随访中,共有1975例过早死亡,包括894例癌症和172例心血管疾病。总是经期不规律的女性,与相同年龄范围内周期规律的女性相比,随访期间的死亡率更高。
总之,在这项大型前瞻性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
青春期和成年期经期不规律和较长与过早死亡(年龄<70岁)的高风险有关
。这些联系在青春期和成年期持续存在的不规则和长周期中更为强烈。
月经是女性身体的晴雨表
月经对女性来说,是健康的晴雨表,出现异常往往是身体拉响了警报。
初潮过早、过晚都不好
医生认为,女生初潮时间往往与遗传、环境、营养等因素有关,集中在12~14岁属于正常。
如果月经初潮早于11岁,要警惕性早熟。初潮晚于同龄人或超过16岁,可能是卵巢、子宫发育不良,或先天性卵巢功能不全导致的,需去医院检查。
周期不能太长或太短
正常周期(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应为21~35天。
周期<21天属月经频发,考虑妇科内分泌疾病,比如排卵障碍型、黄体功能不全;周期>35天为月经稀发,可由先天性因素、后天病变导致。
经量过多过少需尽早就诊
一次正常经量应为5~80毫升,一般5毫升的量可湿透1片卫生巾。
疾病导致的月经紊乱
月经来潮,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调控,不仅与子宫、卵巢有关,还受大脑调控。
偶尔一次月经不调不用特别担心。但如果生活规律、饮食健康,频繁出现月经紊乱,需要引起重视。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具体病因不明,主要与遗传及环境有关,会出现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等系列表现。
主要以月经周期长、闭经为主,这与体内雄激素水平过高导致排卵障碍有关。
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功能不全,在月经来潮前就会发生少量出血;由于黄体萎缩不全,会发生月经前后少量出血。
卵巢早衰
这类患者通常存在长期的月经减少、经期缩短甚至闭经。此外,还会出现阴道萎缩干涩、排卵率低、性冷淡等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
约15%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出现经血增多或经期延长,个别患者出现经前少量出血。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少,也会使女性月经推迟,还会伴随食欲不振、嗜睡等症状。
妇科医生表示:临床上,多数女性因月经量少就诊,可经量过大与器质性病变的关系更密切,比如排卵功能障碍、异常子宫出血(即“功血”)、黏膜下肌瘤等,必须尽早就医。
经期少做10件事
经期女性朋友少做这10件事情,以减少对身体造成损害。
1
运动剧烈
月经期间精力、体力、抗病力都降低,不宜进行赛跑、跳跃等剧烈运动和繁重体力劳动,引起、加重腰酸腹坠、经量过多。
2
忌吃冷食
食冷易引起痛经,多吃温热食物,营养均衡。
3
吃得过咸
经前期体内有一定水平的水钠潴留,保证女性不至于因流血丧失过多体液。
吃得过咸使潴留加剧,诱发头痛。
4
饮酒
酒、酒精类饮料避免饮用。酒精使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对一些本身经期血量较大或经期较长者,饮酒能导致大出血。
5
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如服用此类药物,及时咨询医生经期是否需停用,以免引起月经过多。
6
游泳和盆浴
经期子宫颈口微微张开,利于经血流出,游泳和盆浴易使细菌进入子宫内腔,导致炎症。
7
按摩或捶打腰背
经期盆腔充血,腰部酸胀,盲目大力按摩或捶打腰背,不利于子宫内膜剥落后创面的修复愈合,致流血增多、经期延长。
8
拔牙或者手术
经期凝血功能下降,拔牙或手术引起出血较多,伤口不易愈合。进行手术或拔牙,应与医生沟通。
9
放声唱歌
经期声带充血水肿,易疲劳,大叫或引吭高歌易引起声音嘶哑,严重会对声带造成永久性伤害。
10
性生活
经期过性生活,将病菌带入阴道造成宫内感染、输卵管炎症。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