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诗和远方使这位老人健康高寿 [打印本页]

作者: 美不胜收    时间: 2020-11-12 17:18
标题: 诗和远方使这位老人健康高寿
高寿老人戴启汉的诗意人生

骆红芹

走近一位90岁高寿的老人,像走近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

他叫戴启汉,是中国作家创作协会会员,著有文集《邳州文史钩沉》、《邳州史话》、《东篱诗草》《戴启汉诗词》等专集,近作收入2007年《星光杯第三届中华诗词大赛优秀作品集》,2008年《庆奥运诗词书画大赛优秀作品集》、华夏廉风全国反腐倡廉诗词大赛选集、2009年《中华60年诗人大典》《中国当代诗词联作品选》2010年《中华诗词艺术奖章。诗人风采念册》等专集,荣获诗词百家2010年中华诗词终身荣誉奖。




他是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屡见于报刊,多次获奖,著有《诗书合璧》一书。

春日的一天下午,带着几分忐忑,在一位热心领导的陪同下,我走进戴老的家里。一进门,就被一屋的墨香所吸引,那挂着墙上装裱整齐有序的书法作品,摆满中外文学书法名著的书柜,堆放在书桌上随手可翻的报刊杂志,还有那阳台上开得正旺的君子兰,让整个房间充溢着满满的花香墨香,彰显出主人的生活雅趣。90高龄的戴老,行走自如,满面红光,一脸慈祥的坐在那里,听我说明来意后,侃侃而谈,思维敏捷,吐字清晰,显得那样和蔼。




戴老说,他的一生写满了充实了忙碌。

幼年时,酷爱读书的他着迷与中国古典文化。《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到后来的《古文观止》等国学书籍,他都在私塾老师的严格要求下熟读成诵,他是班里最勤奋的学生,也是背诵古诗文篇目最多的学生,严格的训练让养成熟读成诵的习惯,不让一日闲过也是他幼时生活的真实写照,许多文章至今想起来还能朗朗上口,说着,戴老情不自禁的背起《三字经》一段“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然后评价道:“这本书有传统文化的小百科之称,从做人和为学的关系讲起,到一个人成长应该了解的道德自然 、社会、人生常识的等,都对儿童有很好的启蒙教育,应该列入教科书之列。”当他谈到《古文观止》,他说:“这本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超浓缩概括。以时间线为轴,选取了历代名家的文章,让人既能看到同时代人物的对比,又能够看到中国古代文言文发展的历程,像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诸葛亮的《出师表》等,都让人受益匪浅,我后来之所以教高中毕业班的语文能得心应手,和那时的背诵那么多古典文学是分不开的。”




文革中,他见缝插针,自学了英语教材。谈到一生的工作经历,戴老提到了文革,他说,那时有书不能教,有课不能上,他除了给学校宣传队写歌词外,还见缝插针,把《毛泽东选集》英文版拿来读。在徐州一中学到的基础知识给了他一把打开外文的钥匙,一贯的勤奋和刻苦让他在茶余饭后抱起了厚厚的英文版《毛泽东文选》,对着那磨损的英文词典,他一个词一个字母的查着、写着、读着、背着,在文革结束时,他恰好学完了《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的全部内容,能顺利阅读英文版的书籍,在学校普遍缺少英语教师的时候,他又底气十足的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畅游在外文的天地。




退休后,戴老的生活依然忙碌。厚重的国学基础,严谨的工作作风,低调平和的做人态度,让退休后的戴老退而不休,被多家单位争相聘用,每天忙碌在书海里。他主编了《邳州县志> 《邳州教育史》《邳州财政史》等文史资料,成了各家单位的收藏丛书;他每天笔耕不断,写了上千首诗词,被多家报刊发表,后来,他又走进邳州老年大学的课堂,义务教学员写诗词和书法。他把做人和写诗道理传出给每一个前来听课的学生,告诉他们“寿从笔端来,墨里增神韵”,“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每天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写字时,收视反听、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若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仆。”有时,他亲自示范,临池挥毫,悬肘泼墨, 那沉稳的气势、刚健的笔力,浓淡协调的墨色,匀称美妙的结构,把人带入情景交融的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无比惬意!
  



 

寄语未来,告诉孩子要多读书。在我准备起身告辞时,老人送至楼下,又一次告诉我说,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孩子从小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化,接触的越早、越多、越广、越深,效果就越好,让孩子受益终生。

祝老人健康长寿!




来源:沂水风情

免责声明:本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pizhou111    时间: 2020-11-12 17:19
祝福戴大爷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作者: 吴明生    时间: 2020-11-12 17:20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