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其说人们需要好的人 ,不如说人们需要好的制度。
卡尔·波普尔(1902—1994),男,哲学家。1902年7月28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犹太裔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维也纳大学。1928年,他获授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至1936年间在中学任教。1937年,纳粹主义势力抬头,波普尔移民至新西兰。他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的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1946年迁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从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识界。
1.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思考要达到某一深度,逼近其根源,而涉及恶的瞬间,那里什么也没有,带来思考的挫折,这就是“恶的平庸”。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裔美国政治哲学家,以其关于集权主义的专著和关于犹太事务的论述闻名于世。阿伦特早年就读于玛堡和弗莱堡,继而在海德堡获得博士学位。1933年纳粹主义开始抬头,她被迫逃亡巴黎,成为社会工作者。1940年再度逃亡。移居美国后,其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出版,阿伦特一举成名。在著作《艾兹曼在耶路撒冷》(1963)中,她指出,犹太社会领导人之间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协助了二战中纳粹分子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引起极大争论。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1883—1969),男,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性和自由性。
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如果放弃你,我的全部哲学将没有任何意义。”
纳粹上台后,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因妻子的犹太身份而受牵连,面临当局迫害。这位著名哲学教授即将失去工作,作品也被禁止出版。他的妻子主动提出让他放弃自己,以断绝关系为代价保全他的学术前途,而上面这句话就是雅斯贝尔斯的回答。
哲学为求真求善而生,如果以不善不真的手段使其存活下去,那所有的哲学思考又有什么意义呢?
1.每个人都被幽闭在自己的意识里 。
亚瑟·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
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 (今属波兰,已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发疯,投水自杀身亡。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在很多书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