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批准了!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离徐州更近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枣强公用号    时间: 2021-3-29 16:37
标题: 批准了!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离徐州更近了
近日,宿州市民政局网站发布消息——省政府批准宿州市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消息内容:日前,经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宿州市萧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龙城镇大同街138号迁移至圣泉镇复兴路18号,保持其行政区域不变。







萧县人民政府驻地正式迁移


这个消息表明,萧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目前的龙城镇迁移到当地“网红”地区凤城新区。


还在2020年3月16日,萧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工作实施方案》(审议稿)。根据方案,萧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目前的龙城镇迁移到凤城新区。


今年1月5日,《中共萧县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


萧县毗邻徐州,主动承接徐州辐射效应,深化交通运输、产业转移、生态旅游等方面对接,积极融入徐州都市圈,力促线性发展转变为扇形发展,为我县加快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坚持东向发展、扇形对接徐州,重点推进与徐州“五个一体化”融入推进萧徐同城化,打造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交通设施一体化。积极对接徐州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协同推进徐州都市圈同城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一体化。以产业配套、产业招商、成果转化为抓手,以共建园区为载体,积极推进与徐州政府、园区、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提升与徐州产业对接的深度。科技创新一体化。抢抓徐州建设淮海科技城、徐州技术创新谷机遇,积极融入徐州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动萧县科技创新发展。公共事业一体化。在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社会保障等领域加快对接,积极推动与徐州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引进徐州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实现社会保障体系互通互联。体制机制一体化。创造萧徐利益新格局,建立健全协调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的对接机制,打破地区间资源和要素流动障碍,建立健全徐州资源向萧县扩散辐射的长效机制。


按下“快进键”,加速融入徐州都市圈


还在2018年7月5日,徐州当地官方媒体就曾报道过,凤城新区按下“快进键”,萧县加速融入徐州都市圈。







继徐州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后,周边区域纷纷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共享经济区红利。


萧县是离徐州最近的县城,到徐州西三环仅15公里。近年来,徐萧两地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








还有郑徐高铁、徐阜城际铁路、皇藏峪至徐州旅游快速通道等一系列项目都拉近萧县与徐州的距离。







徐萧两地,亲了两千年


萧县自西汉时期一直属徐州管辖,两地民间交流密切,1955年4月14日,为加强洪泽湖管理,江苏省萧县、砀山与安徽省泗洪、盱眙县交换,结束了萧县2000多年属徐州管辖的历史,属宿州。


然而,行政区划并无法阻挡两地民间交流的密切,由于萧县比徐州任何一个行政管辖县都要近,萧县人来徐工作、置业的不在少数。特别是近年来徐萧两地交通条件的改善,萧县作为徐州“西大门”和“后花园”的说法越来越多被提及。


在徐州西区,很多萧县人白天乘车到徐州工作,晚上回萧县休息。15公里的路程决定了两地经济的密不可分。


徐州西区和北区的两个区域楼盘,买房人不少来自萧县。


萧县融入徐州,带来哪些影响?


借鉴南京与天长(南京地铁S8号线),上海与昆山(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的跨省地铁先例,规划建设徐州至萧县地铁延伸线(徐州地铁1号线)。


高铁、轨道交通、徐萧快速通道的建设均受到两地民众的支持,为推动两地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打下基础,也加速了萧县融入徐州都市圈的进程。


为了更好地融入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萧县重金打造了凤城新区,将成为对接徐州的主战场。在高铁、地铁、公交道路等交通配套加持之下,凤城新区也将缓解未来徐州城市的人口压力和交通压力,发展大城市外围新的产业,扩大城市职能。


2013年10月,徐州第一家跨省合建的工业园:萧县—泉山工业园揭牌。作为泉山区、萧县的合作阵地,萧县—泉山工业园是承载两地工业合作、产业转移、项目投资和人才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工业园位于萧县龙城镇姬村,距离萧县政府8公里,距离徐州三环西路也只有8公里。


除了这些合作,徐州萧县的民间往来也是永远扯不断的。萧县有小伙子到徐州工作,也有姑娘嫁到徐州市区来。徐州人爱吃萧县人掌勺做的羊肉,所以萧县羊肉在徐州十分红火。尤其是伏羊节期间,如果你到了萧县,会产生一种“这里才是主场”的错觉。


徐州、萧县因地缘关系,永远割舍不断。


而这次,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全面融入徐州又进了一步。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