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麻辣影评:还是少一点洋话为好(作者 冯子礼) [打印本页]

作者: 海洋摄影    时间: 2021-6-8 16:38
标题: 麻辣影评:还是少一点洋话为好(作者 冯子礼)
--  



近些年,影视中的洋人时兴说洋话,然后配汉语字幕以为翻译,这种交流方式呈越来越盛之势。这有必要吗?
在生活中,洋人就是讲洋话嘛,这是为艺术真实。
窃以为未必。作为生活的一种反映或表现,艺术本来就是“假”的,它是“假”的"真"——它总是以一定的假定性为前提的。而接受者在鉴赏中自然会依据这种假定性的逻辑以“假”作“真”地“还原”,以体味作品的“真”。这种“假定性”在一定的时代、地域和人群创作和欣赏中是约定俗成、不言自明的。宝黛二人私室讲话曹雪芹何以得知?中国戏剧中的人物何以能自报家门?提出这些问题,或者因为“不懂艺术”,或者因为囿于一种固有的欣赏习惯,其实,这与质疑“丑小鸭”何以会说话一样无须回答。必欲法国人讲法语方才真实,则古今中外的戏剧影视作品俱会出现许多不可思议的现象:莎士比亚戏剧中丹麦王子、威尼斯商人、雅典的泰门、维洛那二绅士异国间交流都不能讲英语,如果真写成多语剧本,那么在翻译时又何以所适从?中外语种固会不同,古今语言亦异其趣,那末,秦王和孟姜女搞婚外恋时交流就不该用现代白话,而该用战国末年的秦、齐方言古语才行了。依此逻辑,则《西游记》只好辍笔,不光唐僧到乌鸡国、宝象国、西粱女儿国须带翻译,他与我佛如来与十八罗汉更无法沟通——这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了。《红灯记》、《地道战》等等演映多年,日本鬼子除了“八格牙鲁”和“米希米希的”之外,讲的全是汉语,从来也没人把他们当成汉奸。京剧舞台上,不分古今人物着明时服饰,而且不问四时冷暖全年一贯制,小生总还拿着扇子,也从来没有观众以为他们有神经病….当然,屏幕上的外国人不是不可以讲点洋话,我觉得必须确实出于艺术需要,而且越少越好。至于影视中领袖人物讲方言,那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现象,那不是为了真实,而是为了亲切:这些领袖离人们太近了,印象太深了,于是,创作和欣赏的双方,共同酿造出了这种艺术现象——不过,它只是特例,而不是常法。


过客匆匆点评:戏剧也罢,电影也罢,通俗易懂乃是首要,没必要非要弄成不土不洋,搞得好象能有几句外语就与众不同似的。跨国公司都知道经营本土化呢,难道在我们自己本土却要洋化了?
大洲点评:不明乎戏与非戏的区别,自以为国际接了轨,实际上接叉了道。戏就是戏,你怎么生活化也还是戏,没有看着银幕以为那是真人真事的。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