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大运河无锡段,最美江南形胜地 桨声灯影独一环 [打印本页]

作者: 美不胜收    时间: 2021-7-13 07:25
标题: 大运河无锡段,最美江南形胜地 桨声灯影独一环
丽运河我的家(九十五)

最美江南形胜地 桨声灯影独一环

贾传军



大运河无锡城区段,是整个大运河上唯一抱城而过的河段,古朴风貌浓郁,沿河景观丰富,有着“千里运河 独一环”的美称,无锡市的古运河段以吴桥经西水墩、南门至清名桥这长约6公里的河段最具江南水乡风情。



  无锡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它北接长江,南达太湖,全长四十多公里,纵贯无锡城区。无锡古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末,三千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在梅里建勾吴国,为了灌溉和排洪的需要,就率领民众开凿了伯渎河。



  历史上吴王阖闾攻楚,夫差北上伐齐,都曾通过这条河。可见这条河当时不仅是在交通和农业灌溉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军事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无锡人叫它伯渎河,也叫伯渎港,经梅村可到常熟。如今,这条河虽然已经失去了它往日的重要作用,但悠悠河水,凝聚了无锡三千年风风雨雨的历史,交织着水乡河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



  从有运河开始,无锡先民就傍河而居,因河设市,以河为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江南运河水乡文化。



  在无锡能够一览这种江南水乡生活画的最佳角度,应该是在无锡的清名桥。



  清名桥两岸的水弄堂是无锡最具特色的水乡风景。



  两边民居高低错落,码头石埠错落有致,白天人家临窗面水,夜晚船家橹声灯影,后门洗汰下船,前门逛街上桥,每逢下雨时节,丝丝小雨飘洒在白墙黑瓦上,好一幅“人家尽枕河”的民俗风情画。



  虽然有的房屋已经破旧,墙壁斑驳,但仍有许多人面对着这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桨声惊梦的水弄堂流连忘返......



  横跨在水弄堂上的清名桥是无锡古运河上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无锡人的心目中,清名桥在历史上的繁荣就象那幅名画《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一样,是古老运河历史的符号、繁荣的象征、文化的缩影。



  在清名桥下生活的运河人家安逸、自足,这也许就是悠悠古运河带给他们的那种自信与满足。



  他们在极普通的生活中回味着过去,感受着当下。清名桥是一个窗口,是体味运河千百年文化遗存的窗口。



  公元613年,隋炀帝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以后,无锡古运河就发挥了交通上的重要作用,成为南北运输的大动脉。这些无锡风俗画作所描述的就是无锡古运河在明清时期漕运高峰时的盛况。



  当时它同湖南长沙、江西九江、安徽芜湖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



  1888年,清政府实施“南漕北移”的措施时,就把无锡作为南方一些省县漕米的起运点。当时,各省县常年派人住在无锡,采办漕粮。



  据史料记载,当时无锡的仓储大米每年都达到130万石以上,从而粮食业成为无锡的百业之冠。无锡米市的兴旺同时带动无锡各行各业的繁荣,据说当时运河沿岸人来人往,商铺林立,各地客商也纷纷云集于此,洽谈生意,贸易交流,使无锡真正成为“商贾云集,船乘不绝”之地。



  由于运河交通运输的方便,当时无锡运河边上的烧窑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到清代,这里的砖瓦窑有一百多处,砖瓦通过运河运往全国各地。时代的变迁,这些砖瓦窑虽已不在生产,但是,从这些残留的窑包遗址,我们依稀可以想见它当年的繁荣。



  古运河交通的便利也给当时的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浪漫的巡游方式,据说康熙、乾隆几下江南都曾在无锡逗留,位于无锡古运河中的黄埠墩,由于周围水面宽阔,就成为他们换乘小船去惠山游玩的驿站,两位皇帝曾多次在此留下墨宝,由于时间的流失,墨宝早已不复存在,留下的仅是故事和传说了。



  依河而居



  古运河边街区的门楼



  南长街是无锡的一条老街,位于无锡市南长区中心地段。南长街内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大运河畔典型的江南水乡,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街区由南长街、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南下塘、伯渎港、大窑路一带等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组成。街区以古运河为轴,占地18.78公顷,由寺、塔、河、街、桥、窑、坊众多景观组成特色环境,构筑了独具风韵的江南水弄堂。而始建于明代、飞架运河两岸的"清名桥"则是街区内的标志。



  南长街是古运河水乡传统风貌的精华地段,是吴文化与大运河发展史的重要环节,是富庶江南漕运重地的见证,是谱写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要篇章,是江南砖瓦窑群的研究基地。



  南禅寺,中国佛教古寺,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地处无锡老城南隅,古运河畔。南禅寺始建于梁武帝太清年间,初名护国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唐咸亨年间(公元670-674年)改称灵山寺,后毁;北宋雍熙年间(公元984年)建塔;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023-1031年)重修寺院,赐额“福圣禅院”,俗称南禅寺,有“江南最胜丛林”之美誉。



  无锡有位顾姓富商,相传他年幼贫寒。某日,一位慈祥面的老和尚笑着对他说:“我送你一杆秤,你去无锡吧。”随后腾云驾雾而去。
顾徒步到了无锡,遇到买卖双方为重量而争论时,顾某用老和尚的秤为他们复秤,结果双方很满意。心平秤平,顾某坚持诚信待人,得众街坊的赞许。惠山脚下一富商招他为婿。顾某家境日趋富裕,那年春节,顾某夫妇来到南禅寺烧香,惊奇发现南禅寺中一尊罗汉与松秤老和尚一模一样,遂磕头百拜,并为罗汉重塑金身。一《南禅寺记》



  无锡是江南著名的旅游胜地,一般游客到了无锡,都会去鼋头渚,灵山大佛这些成名已久的景区,很少有人知道在无锡市中心还隐藏着一片民国风情区。
阳春巷,位于古运河旁,距离市中心的南禅寺和清名桥历史街区都不远,到此可以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无锡风貌。



  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位于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它是我国第一座全面展示中国砖瓦发展史的主题博物馆。占地面积是3000平方米,规模非常大,里面陈列了各类砖制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锡恵山泥人,代表作品“大阿福”,是根据无锡汉族民间传说创作的,他是一个被神化的民间中健壮孩子的可爱形象,主要是取其镇邪,降福之意。
提起大阿福,在惠山还流传着这样的民间传说。在很早以前,惠山一带野兽横行,危害儿童。有个叫"沙孩儿"的小孩,勇斗猛兽,为民除害。为了纪念"沙孩儿",人们用惠山的粘土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儿"形象。后来,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地加工创造,这个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艺术形象,便在人们心中活了下来。



  正创创作中的关公泥塑



  南门头上美食街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向阳路32号南禅寺街区,本地特色美食有熙盛源、银福无锡小吃、王裕兴肉庄,休闲美食有:变态烤翅、战斗鸡排、N多寿司、天尝肉串、COCO奶茶、豪大大、果平方、LOFT咖啡、丁丁蛋挞、芒果掂甜品等,各地特色有:镇江锅盖面、武汉热干面、湖南米粉、渝州小吃、陕西凉皮、南京回味鸭血粉丝、云南小吃、海鲜排档、鸭脖、各地烧烤、夏天的凉皮凉粉凉面、湘菜、川菜等 ,台湾小吃:大肠包小肠、福记汤包、牛肉面、卤肉饭、台北鲜品、深坑臭豆腐、蚵仔煎等,各种美食应有尽有。



  传统手编



  无锡运河



  无锡建筑依河而建



  运河中的“小岛”。



  水在城中无处不在



  水韵无锡





让世界了解运河

让运河走向世界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