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人间章回」老家门前的两棵老杨树 | 散文 吕翠臣
[打印本页]
作者:
罗天光
时间:
2021-11-11 09:55
标题:
「人间章回」老家门前的两棵老杨树 | 散文 吕翠臣
老家院门前有两棵大树,左边是一棵杨树,右边也是一颗杨树。
其实,老家以前是不栽杨树的,因为我们是吕村,吕和稆苗的稆谐音,杨和羊谐音,羊啃稆苗,老一辈迷信说我们村不能栽杨树,姓吕的人家也不能和姓杨的人家结婚。听说以前村里一个姓吕的姑娘和邻村一个姓杨的小伙偷偷相爱,父母知道后打死不让往来,硬生生给拆散了。
当时,村里的树种很杂,榆树,桑树,洋槐树…这些树如同那时的悠悠岁月,长得很慢很慢,而且形状曲折,很难成材,真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才能乘凉。可偏偏是这些榆木疙瘩和榆钱串,桑椹果…给贫穷的童年带来无尽的甜蜜和欢乐。
那时我们家人口多,学生也多,尽管父母辛勤劳作,日子还是过得很紧巴。有一年,父亲听说县里引进了一种意大利大叶子杨树苗,比国内杨树生长周期快,三,五年就可以成材卖个好价钱。父亲是个读过书的人,他不迷信姓吕的不能栽杨树,于是买了十棵意大利杨树苗,砍了祖辈栽的榆木圪塔和歪脖子槐等杂树,在房前院外,父亲挖坑 ,母亲浇水,在吕村首例栽下了十棵杨树。气得我大伯吹胡子瞪眼说父亲胆大包天,违背祖训,村里人也都担心得窃窃私语。
十棵杨树,果然不负父母所望,茁壮成长,树杆直 而挺拔,叶大而厚实。秋天 金黄的杨树大叶子,纷纷落下,犹如一个个小芭蕉扇,成为孩子们疯抢的玩具。晒干的杨树叶子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是烧火最好的燃料。母亲用杨树叶烧鏊子烙煎饼,火候最易把控,烙出来的煎饼薄而香,引来邻家婶子、大娘的羡慕。
三年后,我们家门前杨树已经比碗口粗,赶上村里河工盖工棚,下村收木料,也赶上哥考上大学急用钱,父亲伐了四棵正在成长的杨树,卖了一笔好价钱。留够哥哥的学费,还用卖杨树的钱,包了一场露天电影,荧幕就扯在门前那两棵对称成长的杨树上。那晚皎洁的月光下,村里人几乎都来看露天电影,纷纷称赞我父母有头脑,敢于打破陋习,栽下杨树,赚了大钱,而且孩子还有出息了。父母亲那晚露出了自豪而又欣慰的笑容。
第二年春,村里不约而同砍了自家的老树,栽了意大利杨树,从此以后,吕村被杨树林掩映,栽了一茬又一茬。
我们家由于那两棵杨树靠近墙边,买树人怕伐树坏了墙,一直都留着,成了两棵树龄最大的树王,树皮深邃的纹理,如同父母脸上日益增长的皱纹,它们默默伫立在家门旁,陪同父母一起守护者老家。
那几年,我们每次回家,父母亲都早早站在两棵杨树下翘首以待,我们还没进村就远远看见两棵大杨树,仿佛看到了父母等待的身影。
前几年,农村出台新政策归还耕地,鼓励农民重大蒜,伐了村里宅前屋后所有的杨树,仍然因为我们家这两棵大杨树靠近墙边幸运留下,于是两棵大杨树成了村里的唯一,它越发粗壮挺拔,高耸入云,成了我们家和我们村的地标。
如今,父亲已经不在,母亲也随我们进城,老家只剩下两棵杨树陪着老屋,我们姊妹约定无论何时都留下这两棵杨树,这样老家才有家的样子。
每次想起老家,就想起老家门前的两棵杨树,一棵如父,一棵如母,永远在老家守护。
作者:
开发区刘
时间:
2021-11-11 09:57
[赞]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