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这一串响当当的地名,还原一个消失的徐州古城 [打印本页]

作者: 直播邳州    时间: 2022-7-27 10:39
标题: 这一串响当当的地名,还原一个消失的徐州古城
徐州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活得久了,故事也多。虽然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总有一些名字,是不会磨灭的。从前,徐州城里的地名,个个都有来历。今天的我们,对曾经的它们,又有多少了解呢?

道平路



(80年代的建国西路)

道平路,为纪念义士崔道平而得名。

崔道平,邳县人。早年在清兵营当兵时,秘密参加了同盟会,此后又参加讨袁战斗,1914年,崔道平加入中华革命党,奉命在徐州做地下工作,公开身份是铜山县第一高等小学体育老师,当时,张勋盘踞徐州,革命工作受阻,1917年,崔道平奉命密谋刺杀张勋,因事情泄露,不幸被捕,英勇就义。人们将他居住过的毓秀巷改为道平路。他的家乡邳县四户乡也改为道平乡。

1966年,道平路的中山南路以西段与杨家路合并,改称建国西路。

三马路

旧时的三马路在老徐州人心里有着重要的位置,一人巷,二眼井,三马路,四道街……一直能数到十。

三马路原在青年路的东端,往西越过治平路(青年中路)就到了城隍庙,所以后来青年路也称城隍庙街,后来,当时徐州把警察局设在城隍庙里,期冀社会公共安全,遂把城隍庙街改为公安街。

三民街



三民街后来成了解放南路的一部分,北起奎河桥以南,南到戏马台路口这一段。又叫南关下街,北伐战争胜利后改称三民街,日伪时改为正大街,抗日战争胜利后,复称三民街。今天的80、90后只能从父辈的口中听到这个曾用名了,但是很多老徐州人,尤其是40、50、60后们始终深刻地怀念着“三民街”,这个带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气质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是童真少年时,是故园家国梦。

后河涯

早年间的河清路原来是沿着徐州老城文曲沟修建的,路西有河,所以旧时也称“后河涯”(涯在徐州话里念作沿)。后河涯陪伴着牌楼,文庙,大河前横,祈着望海清河晏,岁和时丰。

铁佛寺南



奎河上的丰储街桥

北奎河东岸上有座庙宇铁佛寺,所以人们都称这段路为“铁佛寺南”。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徐州整顿街名,“铁佛寺南”因有太来永、东文盛、双祥等数十家粮行,就有了这个新名字——丰储街,意寓“粮丰储满”。

南门大街、西门大街

旧时的徐州城有四大城门,个个如雷贯耳,南门大街后来叫彭城路,在旧城西门内的西门大街,1930年因结束了军阀混战局面,改称和平街。



东门大街

1928年北伐战争后,徐州的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全都被拆除,东门大街无所依存,于是更名为大同街。



1924年8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大同,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也是当年的热词,此后全国诞生了无数个大同、民主、博爱、统一之类的地名。

西关外



早年这里是赶脚驴的集散地,曾有驴市之称,又因地处古西门外,又有西关外的俗称。辛亥革命后宣传“平等,博爱,因此命名为博爱街。65年改称幸福街,81年复称博爱街。

统一街

北门大街在1928年后成了统一北街。北门又称武宁门,兵戈之门。门外是“五省通衢”牌楼,水阔湍急的黄河,北接齐鲁燕赵京津,南达江淮宁沪浙闽,是从前徐州的交通命脉。统一街消失的最彻底,如今已看不到他的痕迹。



徐州文史学者李世明先生曾绘制解放初期的徐州统一街,那条黄色的长路就是它。统一街与中山路平行,北起牌楼,南至文亭街,从文亭街拐一个弯即出南门,贯穿整个徐州老城。因此,它曾是徐州最长的一条街,“自古彭城一条街”之称由此而来。



1947年,家往统一街四十七号后院的军佐徐钺收到了合计18万5千元的退役金。

鼓楼街



南门大街北段的鼓楼街源于一座明代建筑鼓楼,当年,这座鼓楼艳惊四座。



鼓楼街旧景

中正街

中正街在半个世纪后,成了今天的复兴路。中正街还是世纪20年代该路形成时的名字,后来,日伪时期改称为“圣德街”,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张治中和马歇尔到此路视察,便将此路称为“治中路”,后为纪念抗日名将张自忠,又曾名“自忠路”,解放后,国家得以走向复兴,遂命名为“复兴路”。

老虎井

王陵路的中段早年名老虎井,后拓建经王陵母墓北侧,得名王陵路。



后来,这条路的东端在施工时曾挖出一口井,徐州文史学者李世明先生说,此井就是“老虎井”,上世纪60年代初还在使用,而发现水井的这一带地方当时叫西菜园。



高头南

位于博爱街西边的永安南街北起淮海西路,南至苏堤。原称高头南,解放前高头设永安镇,后此路改称永安街。

回流涡



即回龙窝。此处原来地势很低洼,雨水倒流,久积难泄,谷称回流涡,后来谐其音,美称为回龙窝。又顺其义讹传乾隆皇帝曾经来过这里,1949年,因为此巷对面的城隍庙改为徐州市公安局,所以回龙窝改称为公安南巷,1981年恢复了回龙窝之名。

状元府



户部山出才子,康熙年间状元李蟠就住在此处,他家宅所在路段被称为状元府,又因巷内多住贫民,也称平民巷,70年代,此街改称劳动巷。

美人巷



美人巷是徐州古街巷,作为西楚王朝的遗迹直到清末。长约百米,北起淮海西路,南至中枢街。相似楚项羽爱妃虞姬曾住此巷内,故称美人巷,后人谐其音改为美仁巷。

凤凰街

据传昔年此街有一女子被选入宫,得名凤凰街,含偏街陋巷出凤凰之义。1936年为树立良好风化,改称风化街。

多少年已过,多少人死生契阔,咆哮的黄河已废,不用再经历惨痛的俗世因果。

曾经的徐州,在徐州人的记忆里,幻化为城中之城。

这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名字,展现了徐州人对古城的敬意。

因为那里,有我们的先辈和我们丰厚的历史身家。
作者: 冬逍三友    时间: 2022-7-27 10:40
十里铺
作者: 饭没了还饿    时间: 2022-7-27 10:42
铁货街小学的孩子路过
作者: 毕子衿    时间: 2022-7-27 10:43
我家最早住建国西路,后搬到余窑,离灯塔不远,在徐师附小上学,那时叫中山路小学,天天得爬墙头进云龙公园,然后走王陵路去上学,省下月票钱买好吃的,在云龙电影院旁边画书摊看画书[爱慕],记得王陵路和中山路路口上下班时候特别挤。
作者: singleman007    时间: 2022-7-27 10:44
大巷口,丁字巷,有知道?
作者: 拧鏖荡    时间: 2022-7-27 10:46
有庆云桥东边的明友吗。50。6O。的。
作者: 操SI那群耸领导    时间: 2022-7-27 10:47
建议恢复古称,然后写个牌子介绍历史沿革。这样增加我大徐州的历史沉淀和市民自豪感,增加城市韵味,用文化来吸引外来人口。淮海经济区中心不仅是经济中心,还要是文化中心。
作者: hopeness87    时间: 2022-7-27 10:48
对对 我家就住在东坡墙  我家的屋山就是人民公园的墙头//@琴棋书画旅游天下: 花市那地段原来叫东泊墙 ,向西过了桥叫西泊墙!//@岁月如歌4275165: 我们家在奎东巷生活了几辈人,后来改为花鸟市场,从此这个地名就留在了心里,好怀念曾经生活的奎东巷。
作者: 嘎嘎    时间: 2022-7-27 10:49
七里沟,八里屯,九里山,拾屯,
作者: 管玉珂    时间: 2022-7-27 10:50
往西过丰储街桥顺奎河边向北,大约100米左右,有一户青砖荷瓦的小院,幽幽静静,院里住着一对老人,那个高高的老头儿,就是我们徐州南关最有名气的老画家刘介夫先生,他和住在西关的钱书樵先生被誉为东刘西钱,1972年,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有幸见到了他,并学会了正确的磨墨方法。
作者: 我的信仰是民主    时间: 2022-7-27 10:51
徐州的市区的地名好多地方都慢慢被人遗忘了。本人开出租,大街小巷都跑。有谁知道:一人巷,二眼井在哪里?小北门,小东门在哪里?南门桥,铁市街在哪里?
作者: wimyun    时间: 2022-7-27 10:53
儿童医院以东,十八中下方,及至小北门之间,本古汴水河道与古泗水交汇,形成积水滞留低洼地带,称高头湾。因随其北侧即汴水北大堤称高头,故而名之。明清时,河道向北游移,此河道虽随遂煙废,高头湾成了校場,演武场,因此这一带居民久而久之,也熏染成以擅长习武而著名。 汴水(后黄水夺汴)河道,主要沿今淮海西路之淮海路西延走向。旧时黄河徐州段也是南北游移不定。今矿山路至老工程厂以东直至小北门附近,即为北大堤,又称高头。
作者: 小女子来了CC    时间: 2022-7-27 10:53
我在徐州买房了!
作者: huweiyi    时间: 2022-7-27 10:54
以前我住永康路,有知道的吗?牌楼小学毕业[大笑]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