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艺苑邳州原创文学|丁庆飞/丁崇善:《银杏,我的乡愁》银杏系列诗文四篇
[打印本页]
作者:
9a401d1596
时间:
2022-8-9 18:06
标题:
艺苑邳州原创文学|丁庆飞/丁崇善:《银杏,我的乡愁》银杏系列诗文四篇
摄影郑富芹
银杏,我的乡愁
丁庆飞
我的电脑屏面,是一幅美丽的“银杏绕村廓”图片,金黄的银杏林,掩映着一片房舍,一切是那么和谐安祥。这里就是我的家乡,银杏之乡——江苏邳州市。
“出门无所见,满目银杏园,风动白果雨,雁鸣金沙滩。”这生动的诗情画卷描绘的就是邳州沂河两岸秋天银杏生态美景。
我的老家就在沂河岸边,这条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河,穿越家乡,流向下游的骆马湖,滩宽水浅,沙多水清,两岸流域银杏葱葱。
我很小的时候,门前就有一棵合抱之粗银杏大树,和小伙伴们时常在树下玩耍、写作业,还把那如蝶似扇的银杏叶当作书签;乡邻们常在树下休息闲聊。大学毕业后,我到外地工作,娘亲常常坐在那银杏树下做着针线活,在心里默念着远方的儿子。
家乡种植银杏历史悠久,这里汉画像石上刻有精美的银杏图案;曹楼村的“观音银杏”已阅过2300多个春秋,依旧枝繁叶茂;银杏博览园里千年银杏,粗干虬枝,像一位位胸怀宽厚的慈祥老人,庇护这里的乡亲。
家乡人爱银杏不仅因其叶美木秀,更为可贵的是其历劫不灭的顽强生命力。银杏最早可追溯到石炭纪,历经第四纪冰期,亿万年来,万般磨难而生命不息,惟其艰难,更显坚毅。
银杏又称之为白果,树龄长寿,因此,当地人结婚都要在新婚的被角里放上9粒银杏,祁愿天长地久、白头偕老,健康长寿。
千百年来,银杏在家乡这块沃上一直根深叶茂,生生不息。父老乡亲像种菜一样精心管理银杏苗木,他们像疼爱自己的子孙一样去呵护银杏树,期盼着银杏带来新的希望。
如今的家乡,已是银杏遍野,林海莽莽,30万亩连片银杏林区正焕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美和经济效益,乡亲们在林间采叶、摘果、卖树,日子过的殷实富足。
春来翠染枝头,夏里浓荫蔽日,秋风金叶盈木,冬寒劲枝傲雪。家乡的银杏秀色吸引着游客的脚步。
深秋时节,“一枝杏黄压百媚“,那是银杏颜值最美的时候。那一树树灿烂的金叶,秋风拂来,悠然而落,如金碎地,将大地披上金装,绚烂而又沉静,怜惜而又怡人。
那枝叶交错的银杏“时光隧道”令人恍入仙境,古木参天的银杏群落诉说岁月沧桑,林绕村廓的银杏人家一派宁静祥和。
还有那“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银杏湖,细软的沙滩、灵动的碧波、翩舞的鹭鸟、秀美的杏林,蓝天之下风光旎骊。
在这美妙的银杏秋境里,四海游人,乐陶其中;八方摄友,采风其里。
家乡的银杏以其秀美冠绝百木,犹如“明星”受到追崇。她已从邳州走向全国,从原野走进城市,把美丽和吉祥驻扎在庭院、社区、广场、景点、路道。
我每每在外看见银杏,总会端祥一番,习惯地猜想,这棵树的老家也许就在邳州,心中总是充满自豪、倍感亲切,犹如遇见家乡的亲人,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银杏,她把美丽镶嵌在大地,她将幸福洒向民间;她不仅承载着父老乡亲的新梦想,她还承载着邳州游子的一缕乡愁。
摄影丁庆飞
残 秋
丁崇善
2016年秋,邳州银杏林有感
金叶悠然落,枯树惶人心。
独道径天涯,夕阳落余辉。
苍穹浮云盘,残蝶枯草栖。
雁似飘泊云,带情向南飞。
摄影丁庆飞
银杏林家
丁庆飞
银杏绕村郭,妪捡林下果。
叶染秋阳晖,风动一地金。
摄影丁庆飞
银杏秋景感怀
丁庆飞
秋霜袭来百花藏,林褪绿裳梳颜妆。
一枝杏黄压百媚,从此不再游四方。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