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赵成海:当年明月
[打印本页]
作者:
9a401d1596
时间:
2022-8-15 14:33
标题:
赵成海: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
赵成海
这不是给《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做宣传,虽然那部书的作者叫当年明月,我是写完题目才意识到。
也许是每天都晚归的缘故吧,总能与月夜相伴。孩子们一写作文就是“如水的月夜”,我曾让孩子们对月夜形容点新意出来,却发现还是用“如水”贴切,只是,当前的月夜不似少年时了,虽然依旧如水!
十来岁的时候最喜欢有月亮的晚上,我们老家方言叫“月朗地”。满庄的孩子鬼领似地聚到了一块,那是狂欢,更是放纵,现在回首,那更是一种奢望,再也回不来了。
狂欢的形式多种多样,踢小瓦、藏梦梦(捉迷藏)、指星星、摔纸元宝……这些还略显文雅,有点小清新。稍大了些,就随大孩子去“湖”里场上转悠。生活水平不高的那个年月,也不知人们哪来那么大劲头,总有习武爱好者,月光下看起来甚是矫健,我们这些小孩子羡慕地看着,会激动半宿。
物质贫乏的年代自有玩耍的办法的,“打拐子、分头打仗”都是啥器材都不要的游戏,现在看起来当然很危险,那时却习以为常,土疙瘩不长眼,小孩子下手也没轻没重,头上起包、鼻子流血是再正常不过了,一群孩子一起疯玩,也找不到肇事者,倒霉蛋回家还要挨骂的。
入夜之后,庄里顿时热闹了,那是每家大人找孩子的动静,手电筒乱照,夹杂着责骂,我记得最多的咒骂是“头魂丢外了不回家?”是啊,那样的月夜,孩子们的“魂”真的被勾走了,丢在外边了,即使让大人揪回家,还会直勾勾地回味的。那样的月夜,怎不让人怀念?
现在的夜晚,很难在外面见到孩子们了。偶遇一两个孩子,也是背着大书包发愁的样子,那月光虽然也如水,但像要淹没他们,让我这曾在月光下玩耍的人看了不由得心疼。
快乐的时光当时不怎么珍惜,感觉无所谓,失去以后才感觉痛入骨髓,比如那当年明月,那月下玩耍的人。
小时我们都渴望过长大吧,但长大后我们变得快乐了吗?我们都到了慢慢失去的年龄,如果李咏代表童年,那霍金就代表宇宙,金庸代表江湖,我们曾天真地以为永恒的东西,原来终究都会离去,我们正慢慢和过去说再见。
人生真的像聊斋艳遇,小时候如故事刚开始,以为是琼楼玉宇,美人如玉。长大如醒来,才发现处于荒野孤坟!
月光依旧如水,小时候是月光下玩耍的汗水,现在是月光下回忆的泪水!
万元大奖征美图,值得关注!
江苏邳州第五届银杏美景全国摄影大赛
点击下面图片查看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