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高质量发展潮正涌|从“三问”出发:徐州,为什么要问自己? [打印本页]

作者: 直播邳州    时间: 2022-9-11 09:46
标题: 高质量发展潮正涌|从“三问”出发:徐州,为什么要问自己?
高质量发展恳谈会

        党的十九大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来到徐州,在这里向全国发出了“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的强烈信号。





9个月过去,徐州在这份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考卷上写下了哪些字符?9月12日,“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将在北京举行,人们对“徐州答卷”的诸多期待,即将揭晓。

        在大会即将开幕之际,无线徐州推出系列解读报道,让我们从“徐州三问”出发,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的“徐州逻辑”。





德国诗人海涅曾写到,“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在高质量发展的总命题下,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多次提出新时代徐州发展“三问”:

●如何把徐州中心城市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何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闯出绿色生态创新发展的路子?

●如何抓住机遇通过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实现弯道超越?





“三问”正是徐州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吹响的号角。而在划定起跑线、瞄准终点线之前,徐州要以什么样的“角色”奋力奔跑,则是一个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要往哪里走 要往哪里去
滚滚风沙 混沌中我是谁
《我是谁》1998电影歌曲



1998年,徐州面对世界的第一张名片——火车站广场正式改名为“淮海广场”。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角色意识”,是否从这一天开始觉醒?

“三问”背后的“徐州角色”

        在围棋中,“棋眼”是活棋的关键。在漫长的历史上,徐州常常身处中国“棋眼”的位置——“我是谁”的徐州答案,往往可以映射出国家民族的阶段特征。





徐州古城是一座背山面水的军事要塞。图片来源:徐州城建档案馆

        比如,在战乱动荡的年代,徐州的角色是“军事重镇”。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如此评价徐州:“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

        再比如,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徐州的角色是“能源基地”。1952年,毛泽东在徐州接见徐州地方干部,首先关心的问题就是“徐州有多少煤矿工人?多少铁路工人?多少手工业工人?多少搬运工人?”





2018年,徐州市中心商圈正在大幅度升级,未来会有地铁和更多商业综合体。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随着时代变化,对于徐州来说,“我是谁”的经典命题再一次被提出:今天的徐州还是昨天的徐州吗?今天的徐州还要走昨天的老路吗?今天的徐州还在扮演昨天的角色吗?

“问”不仅是对当下问题的求解,往往更是对自我角色的再确认。显而易见,关于“徐州角色”的诸多问题,在今天都有了新的答案:





        (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示意图)

2017年,国务院批复徐州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明确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省委、省政府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独立板块纳入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布局,并出台专门政策意见予以支持。

        而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来到徐州,更让人们对“徐州角色”充满遐想。

新华社“新华视点”分析

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考察,为何选择徐州?

        回望过去,徐州可以使我们从中领略中华民族文明史的灿烂绵长;聚焦现实,徐州也集中体现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看徐州,能看到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徐州的发展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相似度极高;

        看徐州,也能看到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徐州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是中国今后一段时期亟待破解的难题。

        看徐州,还能看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正确方向,徐州一些作法和经验成为总书记此次考察的重要内容,就全国来讲也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

        (原文摘选)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普遍的代表性来看,还是从做法的示范性来看,徐州都可以被理解为某种意义上的中国新“棋眼”。








新的角色必然呼唤新的格局、新的思路、新的路径。而这,正是“徐州三问”的角色背景。

        接下来,就是如何扮演好新时代的“徐州角色”?这也是“徐州三问”直接瞄准的问题。

        ?

如何扮演好徐州新角色?

扮演好新角色,要尽快充实“角色内涵”。

        角色理论认为,要实现“角色协调”,必须要统一自我认识与社会期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个人首先明确自身的“角色内涵”。对于徐州来说,“角色内涵”的问题可以从一句话来切入:我们要建设一座什么样的中心城市?





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已在多个场合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们的目标是,把徐州建成让徐州人自豪、让外地人向往的城市。”

        具体来说,徐州要自觉摆脱“地级市思维”,不能按一般城市给自己提目标、定要求,我们要对标国内一流城市标准,按大城市的能级,打造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努力在淮海经济区发挥龙头作用。

        未来的徐州,将成为淮海经济区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通过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金融集聚区等功能平台,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作用,持续提升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向心力。

扮演好新角色,要勇敢面对“角色中断”。

        新旧角色之间的转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角色中断”。如何摆脱陈旧的角色限制,在新角色框架下焕发新生,既是人生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城市转型中无法绕过的关口。





对于徐州来说,扮演好“新角色”,必须要突破思维定势,与“经济洼地”、“跟随发展”等旧模式主动割裂。

        具体来说,徐州要勇于破除传统“苏北意识”,不能觉得地处经济洼地慢一点、落后一点是天生的、正常的,徐州在新时代的历史机遇面前,要摆脱梯度转移、跟随发展的路径依赖,在苏北“洼地崛起”中起引领作用,与苏南发达地区同台竞技。

        自从国务院批复明确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以来,徐州已经陆续引进了多名院士,并出台了高标准的人才引进政策,站在产学研协调发展的最前沿、最高水平线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野心”。

扮演好新角色,要积极化解“角色紧张”。

        在徐州,“老工业基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可能面临“角色紧张”,进退失据。传统产业的光大振兴,新兴产业的培育升级,必须同步进行。





具体来说,徐州要主动卸下老工业基地“包袱”,深入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积极探索产业振兴转型新实践,在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振兴中发挥示范作用。

        今天的徐州,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把推动产业振兴转型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在坚守实体经济中构筑特色、增创优势,着力推动全市产业层次和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上半年,徐州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出口增长71.8%,其中出口总额增长88.2%,两项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6.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2.3个和3.9个百分点。





2018年,徐州正在打造“米”字型交通枢纽,“徐州号”高铁列车正式命名。“走遍五洲”,正是新徐州的心态写照。

        答好“三问”,扮演好新时代的“徐州角色”,必须要有正视困难的勇气,和踏踏实实“干”出中心城市的志气。就像另一首《我是谁》中所唱——
我是夜空 迎接月光
我是烈火 选择坚强
我是水滴 追逐波浪
我是飞鸟 逆风而上
《我是谁》2018年电影歌曲

        1998年,成龙的《我是谁》道尽了滚滚黄沙中的困惑迷茫;2018年,黄渤的《我是谁》充满了挑战自我的自信自强。20年过来,“我是谁”的问题正在浮现新的徐州答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问卷上,我们已经郑重填好了徐州的名字。

        关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徐州“三问”的意义和实现路径,无线徐州还将推出后续解读,敬请关注。

总监制/李爱彬 监制/王经波

新闻总监/刘建玲 主编/徐蕾

责编/渠峰 朱宸昕 文字/黄锟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