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难忘家乡老石磨 [打印本页]

作者: 晚景入寒窗    时间: 2023-3-11 10:16
标题: 难忘家乡老石磨
难忘家乡老石磨传奇/文

读了枫声的散文《乔官庄的老碾盘》,有点唏嘘,这可是以前吃饭的家伙什,贵重的很。时代变了,却沦落到路边无人问津,这不由得让我又想起石磨。
打记事起,家家户户院子里都立着一个石磨,这也算农家标配,烙煎饼、磨豆腐都要用,但对我们小孩子来说,印记更深刻。家里人多,隔几天要推一次磨,烙一次煎饼。白日里农忙,所以往往头晚上娘泡好麦、玉米,甚至掺着山芋碎。三更半夜、凌晨两点的时候,我们迷迷糊糊中听到院子里“嗡嗡”的声音,像远处传来的闷雷,不用说,那是爹娘在推磨。过了一会,也许麦糊足够多,娘开始进屋喊我们起床,照例一次不应,多叫几次才揉眼起来。院子里,透过晨昏,父亲模糊的身影在围着磨盘转,锅屋门口地上晃动着红色的光,娘已开始放下鏊子生火摊煎饼了。我和哥哥于是上磨凑数帮忙,多少分担了父亲的压力。

推磨,戏称“赶圈子集”。我们个矮,磨棍斜放肚子上用力不均,有时一使劲会把上磨盘掀起来隔在磨脐子上,绝对要挨骂的。所以开始磨棍平肩放,有时两手半举着,像挺举的蓄势。步幅、速度若跟不上大人的节奏,或被大哥偷偷使坏猛推一下,磨棍就落下了,挑着麦糊,少不了又引来一顿数落或笑话,也没办法,只能哭丧着脸小跑跟上。最怕的是晕,刚上磨那阵子,没走几圈就天旋地转,昏天昏地,想哕,娘就说推磨别看磨盘,看脚底下,不行看天,但也不管乎,还是晕,只不过推的次数多了,磨棍从肩膀到胸口,慢慢就不晕了,等磨棍到了肚子、到了腰,电磨也出来了,石磨也就差不多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也都离开了家!推磨唯一不觉得累甚至还有点开心的时候是腊月二十六磨豆腐,因为是白天推磨,没有半睡半醒的无奈和疲惫,想到马上就能吃到热乎乎的豆腐,还管饱不限制,于是就有使不完的劲。另外,左邻右舍互相串门聊天,时不时上磨替我们小孩推一会。村里的空气中弥漫着豆腐的清香,夹杂着断断续续的鞭炮声和硝烟香味,年味便显得愈加浓郁……正月不推磨,就像正月不动剪子不剃头一样。年三十早上点过鞭炮,放好拦门棍,跟爷爷逢年集,照例扛一根青竹回家,我和弟弟在竹枝上系上红纸、铜钱、红枣等小玩意,再把竹竿插在磨眼里,唤作摇钱树,预示新的一年里吉祥富足。贴对联时也要在石磨上贴个福字,感谢石磨一年来的付出。不管是碾盘还是石磨,都是好物件,是宝贝,时代的变化让它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但它见证历史,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

插图来源:网络,版权属于持有人
文图编辑:枫声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