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炮车老街老早点,油茶豆脑两掺儿
[打印本页]
作者:
晚景入寒窗
时间:
2023-8-12 11:45
标题:
炮车老街老早点,油茶豆脑两掺儿
两掺儿作者:徐辉
(, 下载次数: 8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在市区小巷子里吃板面,卖面的老板与我聊天,说这年头啥也不好干,你看对面这家早点铺,开业没两个月,倒闭了,投资一二十万打了水漂。果然,醒目的红底白字“此店转让”的牌牌就放在他们店门口。问及原因,说是一对小夫妻,啥也不会,在哪学的网红包子,数万租金租的店,从里到外装修一遍,十多万又花出去了,早晨还不能早起,吃不了那份苦,卖的包子还急需资金回龙,所以卖的就贵,进入恶性循环了,有几次馅都馊了还舍不得扔继续做包子,被人吃出来了,找到门店,吵闹之间,非常尴尬,不倒闭才怪。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每个人都离不开,就是有人挣不到这份钱,还赔得血本无归。想起炮车老街的一家早点铺了,店名叫“行修早点铺”,店主现在已经年近八十了吧,卖了五十年早点,生意兴隆,远近皆知。
(, 下载次数: 8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那时,炮车还有火车站,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老人临街而居,每天半夜两三点钟就已经燃起炊烟,一家人忙忙碌碌,按照分工不敢懈怠。天亮之后,准备就绪,就见筐里有馒头,馒头有白馒头和小豆馒头,桶里有豆脑,豆脑分为大豆脑和小豆脑,案上有油条,炉上有豆腐,饭葫芦里有油茶,几口大锅里还炖着粥,豆汁、小麦仁稀饭。店家还可心地为客人准备了好几样免费小菜,黄豆芽,土豆丝,黑咸菜,辣疙丝,萝卜干,鲜盐豆,干烤鱼炒辣椒,豆皮拌黄瓜……每天清晨,这里是整个街道最繁华的地方,朦胧晨光中,氤氲烟火气,出门的,上学的,不想做饭的,熙熙攘攘,点自己想吃的,端一碟小菜,喧嚷之间,都是裹腹后的愉悦。老人家的白面馒头做到了三十年没涨价,那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卖得最好的是两掺儿。
这绝对是一种你喝了一碗嫌不过瘾,还要再来一碗的美食,这也是你出了炮车,出了新沂,很难再喝到的早点。所谓两掺儿,就是由油茶和豆腐脑两种掺在一碗里享用的美食。油茶,是很多人的喜爱,原材料是豆皮、千张、金针菇,面筋、紫菜、小蘑菇,加入胡椒、淀粉、花生米,狠狠地炖煮,煮出香味,喝的时候也要趁热乎,放入香菜,加入陈醋,点几滴香油,绝对的美味;豆腐脑就不用多说了吧,但是在炮车,豆腐脑分为两种:大豆脑和小豆脑,大豆脑的原料是黄豆,小豆脑的原料是绿豆,两种豆脑做出来都是温润如玉,爽滑可口,口感却各有千秋,有人喜欢大豆脑,有人喜欢小豆脑。有的人喜欢油茶,有的人喜欢豆腐脑,有的人既喜欢豆腐脑,又喜欢油茶。而当油茶遇见豆腐脑,当它们被盛放在一个碗里的时候,却又诞生了一种别有风味的美食——两掺儿。两掺儿,既有油茶的香、醇,厚重,回味无穷,又有豆腐脑的润、莹和爽滑。端一碗两掺儿,既有一种苏东坡的“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的意趣,也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情。我对“两掺儿”情有独钟,在朋友圈我不止一次地炫耀过这种美食,假期没事的时候我都要去炮车街喝“两掺儿”,我甚至希望如果有可能可以将“两掺儿”注册为美食商标,再申请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啥的,将两掺儿的制作工艺发扬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早点美食。行修早点铺的老板年龄也大了,可能去城里和儿女们住在一起去了,店铺可能不干了。但是卖两掺儿的店还有,两掺儿不是快餐文化,它是用岁月熬炖出来的美味,浓稠温婉的口感滋养着一方儿女的味蕾。
乡村 | 文化 邳州图话 文学 | 情感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