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满大街都是的银杏,为啥被列为濒危物种?专家:正陷入灭绝旋涡!
[打印本页]
作者:
苍笑南
时间:
2023-12-22 11:32
标题:
满大街都是的银杏,为啥被列为濒危物种?专家:正陷入灭绝旋涡!
说出来你敢信?
满大街随处可见的银杏树,
居然是记录在册的濒危物种!
甚至有一些植物专家表示,
事实上银杏树已经绝种了!
这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还得从它漫长的身世说起。
与恐龙同一时期
回到两亿年前的地球上,那时候的BOSS是恐龙。
梁龙肯定吃过银杏树的叶子,食肉的霸王龙,也在银杏树皮上蹭过痒痒。
没办法,谁让当时的银杏树分布很广呢。
彼时的大陆形态还不是现在的面貌,但除了赤道周边之外,
银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生长。
家族里也是成员众多,光是科属里就有五种。
相比于恐龙,银杏出现的时间,还要早将近1亿年。
从恐龙称霸地球再到后来走向灭亡,银杏都亲眼见过并亲历了。
在加拿大发现的银杏树化石
它虽然没有像恐龙那样被团灭,可地球上急剧变化的环境,
还是对整个家族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到了白垩纪晚期以后,原先显赫的家族已先后凋零。作为裸子植物的银杏,
彼时在地球上已不再具有任何优势
,崛起的被子植物成为植物界新型的“豪门”,银杏这个“遗老”,在当时看起来也撑不了多久了。
从古近纪开始,
银杏在地球上的分布已不具任何优势,
它就像一个没落了的贵族被气候环境一路驱赶。
先是被赶出了北美,而后又被驱赶出了欧亚大陆的高纬度地区。
在这期间,它勉强撑过了渐新世,而后又撑到了中新世的末期。
等到了上新世晚期,
欧洲大陆上的银杏已被彻底团灭,
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家族里的各个成员也在灭亡。
此后的地球,
又开始经历第四纪冰河时期,银杏的生存空间再度萎缩。
气温环境对最后的银杏种类展开绞杀,其家族中最后的一员,眼看也要告别这个星球了。
就在这期间,恰恰有一个区域内,
受到气候和冰川的侵蚀相对较小
,银杏家族残存的最后成员,就躲在这片区域内,
耗过了气温整体偏冷的时期。
等到大地再次回暖,
虽然周围完全都是陌生的植物种类了,但银杏好歹还活着。
在新的植物种类面前,它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异类。但是,这片让它活下来的区域,也成为银杏家族中最后一支脉在后来开枝散叶的地方。
这片“救”了它命的土地就是中国,
确切的说是现在的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
从此之后,银杏家族中仅剩的这一脉,就成为我国独有的树种。
又经历了两百多万年的沧海桑田之变,地球上其他地方关于银杏曾经存在的印记都被抹除。等到人类出现尤其是后来文明出现以后,
世界上的其他地区,都不知道银杏为何物。
哪怕是在中国,古代的人们也只知道银杏树年代久远。一直到近代社会,随着银杏过去的化石被发现,
人们才知道它在两亿多年前家族成员庞大,遍布世界各地。
正所谓往事不堪回首,这仅剩的遗老,
也就成了见证过地球历次大变迁的“化石”。
侏罗纪时期的银杏叶片化石
从中国再走出去
在生物学领域,有孑遗物种以及孑遗地之说,前者指的是在地球大变迁过程中的残留物,后者则是指在地球变迁过程中,该物种的存身之地。
因此孑遗地,又可以简单理解为末日避难所。
毫无疑问,
我国是银杏曾经的避难所。
在地球气候重新变得温和之后,它又逐渐从原先避难的地域,开始逐步向更大的范围扩散。时至今日,
这世界上的银杏又到处可见。
生物学家只知道银杏是在后来,又逐渐扩散到全世界的,只是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搞不清楚
它究竟是从我国的哪个地方再次扩散开来的。
国内银杏基因分析的采样点
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目前能够确立银杏在我国“避难”的,主要为三个集中的区域。
一个区域位于华东
,天目山是这个区域的中心。
一个区域位于华西,
金佛山和贵州的务川为分布带。
还有一个区域位于华南,
主要是在广西兴安和广东的南雄。
这些区域内的银杏,
究竟是哪一支脉从国内又逐步扩散到了国外
,目前学术界还存在很大争议。因为除了这些主要分布的区域之外,国内诸如大巴山以及大洪山一带,也分布有混合种群。
而且除了不能确定源头,目前关于野生种群的分布也有争议。
由于目前大量的银杏都是人工移植的
,所以野生种群数量少这没有争议,
有争议的是它的分布区域和数量。
比如在天目山上,此前有
254棵
银杏树,对于是否是野生种群就一直没有确切定论
。一种观点认为是野生物种,因为天目山地区是银杏曾经的避难之地。
也有一种观点不认为是野生的,因为天目山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活动,
这些银杏树极有可能是过去的人们栽种的。
究竟是不是野生的,
植物学界要从种群水平去判断
,此外利用遗传信息和基因,也能更准确的分析出相关情况。
2014年以来,相关的研究人员,
已经从全球各地搜集了
545种
银杏的样本
,最终能确立的是,这些目前已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银杏树,
都是最早从我国走出去的。
至于它们具体又是从哪个区域内传出去的,目前还有争议。
少林寺内的银杏
不过可基本确立的传播方向是,
银杏树先从我国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
而后国内的树种又进一步传到了欧洲和美洲。
值得一提的是,
欧洲人第一次见到银杏树,是1691年在日本。
所以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
人们都认为西方的银杏树是从日本传播过去的。
但根据现在的遗传分析表明,欧洲银杏的遗传成分,更接近于我国银杏的遗传成分,这就能表明银杏在古代,
是分多条路线,分别从国内传播出去的。
公孙树中话长寿
此前,之所以有观点认为,
天目山的银杏树种群是人工栽植而非野生,
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树的年龄很长,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树龄,很难让后人区分,当初它究竟是野生的,还是某个人种下的。
而且,天目山自古以来的佛教活动有延续性,也确实有些银杏树,可能是千年之前的古人栽种下来的。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实,
即银杏的寿命非同于其他树种。
在江苏邳州,有一棵千年古银杏树,考据显示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年间栽种下来的。若结论属实,
那么这棵树已经活了
1500多年
。
这还不算最古老的银杏,莒县浮来山下的那一棵,
它的年纪比邳州那一棵又多了整整一倍。
传闻,周公曾东及龟蒙,栽下了这棵银杏树。
在我国的传统中,银杏有公孙树之称,这个称谓的意思,
说的正是银杏树生长极其的缓慢。
一棵树种下,
从长大到结出果实,至少需要
20年
的时间,
等到这棵树开始大量结果,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也因此,当年的种树人,
等到他的孙子辈能摘银杏果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白发老公公
,所以才会有公孙树此名称。
现代研究发现,银杏树的年龄,
普遍能达到
1000年
以上
。之所以如此长寿,是因为银杏树中含有抗氧化、抗病菌等多种物质。
除此之外,银杏的基因中没有衰老的启动指令,
简单来说就是基因没有引发衰老的程序,
它的基因在时间的作用下既不会衰退,抗病能力亦不会下降。
也就是说,在自然环境下,只要不刻意去破坏它,
银杏几乎能达到永生的状态。
也正因为这种特性,在地球经历的数次大变迁中,它才能一次又一次活了下来。
然而针对目前银杏整体的生存状态,
生物学界又有不同的看法。
数量很多的濒危物种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银杏就被列为了濒危植物。
时至今日,它依旧属于极危和受威胁的物种。
而在大众的眼里,
银杏树似乎到处都是,
那它又怎么会跟濒危扯上关系呢?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人工栽种的银杏虽然不少,但野生银杏种群并不多。
多年来,围绕野生种群的数量一直有争议,这一数量不多且没有发现新的分布。哪怕是在有野生种群的地方,新的野生树种并不多见甚至没有。
其次,人工栽种的银杏树,存在近亲繁殖的问题。
因为这种模式没有多样性,在栽种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从原有单一的树种扩散开来的,种群越大,就越会存在近亲繁殖产生的风险。
也因此,有生物学家担心,假如有一天自然界突然出现了一种针对银杏的疾病,
由于缺乏多样性的这层天然保护层
,所有人工栽种的银杏树可能都会被感染而死。
类似的情况在植物界曾经发生过。比如大麦克香蕉这个品种,
当年就是因为基因单一所以未能抵御黄叶病
,最终大麦克这个品种消失不见,人类现在吃到的只是华蕉代替品。
正因为存在这样的风险,所以有观点认为,
银杏这个古老的树种,已经被卷入灭绝旋涡。
所谓灭绝旋涡是生物学上的一个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生物物种周围都是风险性因素,
接下来的灭绝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无法逆转。
结语
目前来看,也有观点认为银杏树并没有处于灭绝漩涡。原因是通过研究银杏的基因组,
发现其遗传变异的特性正在提高。
一个物种的遗传基因只要存在多样性,那么该物种就不会灭绝。有观点就认为,
银杏具有足够的适应潜力,所以不存在灭绝的风险。
从现实层面来看,各地对于银杏的保护和种植都有多种举措。比如通江县内的银杏育种基地就超过了一千亩,植物学家下一步要做的,
是结合野生银杏,培育出更多更优质的品种来。
看来,
要想让这棵两亿多年前的树继续繁衍,人类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