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家乡的小小独轮车 | 作者 徐敬军
[打印本页]
作者:
绑琴
时间:
2024-12-30 04:53
标题:
家乡的小小独轮车 | 作者 徐敬军
说起小小独轮车,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六十年代秋末冬初,从俺家门前的马路上,黄土路上,三五成群,源源不断的小小独轮车,满载生姜推向南方,销往全国各地。一个个沂蒙好汉象天上的大雁一样向南飞去。
他们多来自枣庄、腾县、兰陵鲁南人,早上出发,一天行七、八十里,天黑正好赶到我们燕子埠村,这是一条鲁南通往南方的一条必由之路,不然得远走几十里,一条大运河隔开二个省(山东与江苏)。
燕子埠村离台儿庄十二里村,(现在有大桥才八里)。壮汉都在三、四十岁,有力气不怕苦,每个小独轮车能装一吨生姜,少的也装1400斤生姜。独轮车左右各一个芦苇编的装姜的大包,捆扎的严严实实。走起路来左右扭腚部,重点要掌握车的平衡,推小车也是一项出苦力的技术活。村上住满了推姜人,开铺店的能住三十多人,农家靠路边的一家住上几个人,他们只需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草屋锅屋皆可,提供热水,推车人带着大包小包的煎饼与咸菜,几个人合伙烧一锅萝卜白菜汤,或加一点豆腐,热水洗把脸,泡一泡脚。
大铺店住宿每晚一元,农户家八毛或九毛住一夜,有钱付钱,没有钱可付一点黄姜,那时候的生姜真好,黄灿灿的,即好看质量特好,以后基本上没有看到那么好的生姜,做汤炒菜特有味道。
他们推着小独轮车越淮河跨长江,直把姜卖完才回来,一部人回来时还住俺村店铺,他们都高高兴兴而归,因为姜卖了个好价钱,买点大米,布料等带回家给大人与小孩,有的什么也不买,光把钱带回家。
一个独轮车,一条好汉,一床破棉被,一条车襻,一身旧衣裳,一条破毛巾,这是推车人的全部家当。朝行暮宿,一天行有几十里路,晴天尚好,雨天遭罪了,那时都是土路,下雨天路泥泞,车在泥路上行驶非常困难。
天上飞的是大雁,地上走的是沂蒙好汉!
当年这小小独轮车,四面八方支援前线,《血战台儿庄》,把小日本歼灭一万多,唤醒全国的抗战。
当年这小小独轮车几十万,冒风雪战严寒男女老少齐动员,共产党的六十万,打败蒋介石飞机大炮八十万的淮海战役伟大的胜利。
当年的这小小独轮车在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指引下,改山换河,修了多少水渠,建了多少水库,进行了多少农田水利建设。
车轮滚滚,代代拚搏,创造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现在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里还陈列着小小的独轮车,陈毅深地的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车轮滚滚》,它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赞小小独轮车
推出大山平原
推过淮河长江
推倒蒋家王朝
推翻三座大山
推出锦绣山河
推出新的日月
推走了贫困
推出了山花烂漫
小小独轮车把历史改变
把中国的命运改变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