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邳州方言词语探析散文】改常,改坏常(作者:许亮先) [打印本页]
作者: yywx1111 时间: 昨天 21:35
标题: 【邳州方言词语探析散文】改常,改坏常(作者:许亮先)
改常
文/江湖浪子
几个同事聊天,说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自然就打开了话匣子。聊到给孩子做饭的话题,一个女同事满面愁容,说遇到一件愁事,他家孩子最近“改常”了。她绞尽脑汁为孩子做饭,可是孩子连沾都不沾一筷子,说是妈妈做的饭菜没有味,非得去吃外面的垃圾食品。
有些看官一定一头雾水,这个“改常”是什么意思呢?“改常”是邳州的一个方言词汇,是说一个人或是一件事物“反常,改变常态的意思。”
我打开百度,让我大喜过望的是居然找到了“改常”这个方言词汇。百度里对“改常”一词是这样解释的的:改常,汉语词汇,核心释义为“反常,改变常态”。该词最早见于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元代无名氏杂剧《刘弘嫁婢》中已有运用。词义聚焦于'打破常规状态',既可用于描述人物行为异常,也可指事物发展偏离既定轨道。与'反常'构成近义关系,但更强调改变常态的特征。
既然能从古籍和现代文学作品中找到“改常”这个词汇,也能从百度中搜索到关于它的应用和释义,可见“改常”这个方言的使用并非仅仅局限于邳州地区。果然,通过我的研究,发现这个词汇在苏北、山东、安徽等一些地区都能听到。
我们继续对“改常”一词的来历和起源进行深度挖掘。我发现了徐州地区几个风趣的歇后语:肚脐眼拉屎——改肠(常)了,家院里拉碌碡——改场(常)了,家后拔园子——改场(常)了。由此可见,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用同音不同字的歇后语发明创造了“改常”这个方言口语。
有的朋友一定会问,“改常”这个方言究竟是褒义还是贬义呢?通过研究发现,这个词汇表达很有意思,既有贬义也有褒义,甚至还有不褒不贬的中性。
先说贬义的场景应用,这种场景居多。比如,你孩子最近老是贪玩,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犯迷糊,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今天居然逃课了。老师给你打电话沟通孩子的最近表现,接到电话的你倍感震惊。这孩子以前不是这样的,最近怎么“改常”变瞎了呢?请老师一定严加管教,回到家我一定好好敲打敲打,不能让孩子这样颓废下去;再举个例子。你老公平时很少喝酒,最近不知道咋了,和朋友天天喝得天昏地暗,喝完之后就唱歌打牌,经常彻夜不归,家里事不管,孩子也不接。你气不打一出来,指着头大骂——怎么改常改弄狠的。对于那些反常程度很大的人或事物,人们还会用“改坏肠”和“改血肠”来形容,这句话就有深深的批评责骂之意。
再说褒义的场景应用,这种场景较少。比如你老公平时根本不做家务,突然有一天,你下班回到家中发现地板擦得锃亮,一堆衣服也给你洗好了,最让你想不到的是居然给你做了最爱吃的美食。你惊讶激动之余,会捶着你的老公说,哎呦,今天怎么改常了?!老实交代,最近是不是做了啥对不起我的事情了?所以将功补过是吧?要不就是突然良心发现了?这个“改常”,虽然嘴上看似批评,其实是满满的褒奖。
接着看中性的场景应用,这种场景也较少。比如你每一次回娘家,你老公都会像个跟屁虫一样陪着你去,但是这一次他却推脱有事去不了。你一个人去了娘家,你妹妹笑着揶揄你这次怎么一个人来的?这不是你的行事风格啊?跟屁虫怎么没和你一起来啊?你顺口一句“谁知道他怎么改常了,这次不想和我一起来了呢?”这句改常,是没有批评之意的,只是中性地表达一件事情而已。
“改常”这个方言词汇确实非常精妙,能把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品的变化表达得非常贴切。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改常”时候,只是有时候改得好了,有时候改得坏了,有时候只是改变一种风格而已。
时代在发展,“改常”这个方言词汇与远离农村的年轻一代渐行渐远。又想起了小时候顽皮,母亲骂我的话:“你个改常鬼,一天不打,你能上房揭瓦。”母亲话音未落,手上的扫帚早已热情地伺候我的屁股了。奶奶紧紧护着我,然后我就赶紧跑,母亲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追,嘴里还在骂个不停:“你个小改常的,和你那老改常的爹一样,都不是好东西,一天到晚惹我生气。这日子我是没法过了......呜呜......”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