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散文邳州】接短趟与回门|民俗记 [打印本页]
作者: yywx1111 时间: 昨天 14:57
标题: 【散文邳州】接短趟与回门|民俗记
接短趟与回门
作者:枫声
前些日子一朋友小孩结婚,喜宴是在酒店办的。新人上完头、吃了长生面之后,男方叔伯就过来与新人商量起“回门”的事来——
“你们急着回去上班,三天回门是赶不上了;那咱们只能鸭子过河随大溜,当天回门。喜宴结束再回家准备酒席时间上有些来不及,你们看咱回门酒直接就在这酒店一起办成不成?”
“怎么省事怎么来吧,我打电话给俺哥讲。”新娘打了一会电话,接着说:“给俺哥说过了,他们一会直接来酒店。”
来接回门的有新娘的叔叔、哥哥和弟弟——两辈人,这一点倒和以前还是一样。时间压缩、规程大大简化,不知道以前的那些“繁文缛节”至今还留存有多少。
不由想起以前的“接短趟”和“回门”来。
艾山南北、武河东西,作为早年间婚期的一部分,虽然都是新娘回娘家,但接短趟和回门是两码事,各有各的说道。
“接短趟”是早回晚归,两头都得见太阳。
第一次接短趟的日子一般选在新人婚后的第三天或第四天,早上太阳出不多高,新娘娘家去接短趟的两辈人就赶到了。婆家人要简单炒几个菜、擀好面条等着,接短趟的人一到,寒暄一番就开始吃饭。吃好饭,新娘要跟公婆长辈道个别,然后带上些果盒子(所谓“果盒子”,其实里面并没有水果,无非是些樟木果子、三刀、作蜜之类的油炸糖类甜点)跟着娘家人回去。那时没有机动车,一开始是平板车,慢慢变成自行车。新娘回到家见了父母后,要带上点礼品到叔伯家走一下,算是全了礼数。然后才可以和那些还没出嫁的本家及邻居姐妹们一起玩一阵。吃了午饭,太阳一偏西,就得和接短趟的一起回到婆家去。当然,作为应尽的礼数,同样也得给小叔子小姑子及公婆长辈们带些点心类的吃食回去。
如果娘家叔伯较多,接短趟的次数可能要多一些。第一次以后的,一般选在婚后第六、九、十二、十六、十九天,但要避开每个月的初一、初五、十五、二十三这几天。情形和第一次一致,但接短趟的人不一定是第一次来的两个,只要是叔侄两辈人即可。
“接短趟”的目的是考察闺女在婆家的生活情况及小两口是否相谐。把闺女接回来问一问,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疏导或指正,也算是给嫁出去的姑娘支招引路,促使其尽快适应婚后生活。
“回门”,也称“满月回门”,说得文绉绉点,叫“归宁”。这是新娘在婆家呆满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娘家来两辈人把新娘接回家过九天。这次接就不叫“接短趟”了,叫“接回门”。这次接,婆家最少要办一桌酒席,要叫上本家的长辈和庄子里有威望的人来作陪,要把接新娘回门的人陪好——不仅要吃好,更得喝好,否则就是极没面子。
所以,新娘娘家来接回门的长辈得是能喝点酒的,新郎这边来作陪的,不仅要是会劝酒的,更得是能喝酒的。不喝得头重脚轻,不喝得舌头僵硬、面红耳赤,不喝得搬脖子搂腰、称兄道弟,这满月回门酒就不能算是喝好。
那时,新娘满月回门有两样东西是不能少的——一是一斗箢子馒头,馒头要以“九”数,多了九十九,少了也不能低于六十九,寓意“圆圆满满”;一是一公一母两只大红鸡,寓意“大吉大利”。当然,果盒子和糖果也是不能少。这些,是新娘回娘家的脸面,也是婆家的脸面。
酒足饭饱,午时已过,新娘要跟公婆长辈们一一道别,然后跟着娘家人回去。
这在娘家的几天里,新娘子基本是闲不着的——因为有很多的鞋子要做,回门鞋是回婆家必不可少的物件。公公婆婆、公爹公奶奶、小叔子小姑子、侄子侄女,加上家里那口子,大大小小,怎么也得十几双,纳鞋底、糊鞋帮、一双双上上,一个人昼夜不停地做,也很难做得出来。
这时候,没出嫁前那些相好的姐妹们就派上了用场——大家聚在一起,吃着糖块,嗑着瓜子,说说笑笑,手脚麻利地穿针引线,一双双鞋子就排进了针线筐。后来有了塑料底,省却了纳鞋底的麻烦;后来街面上有了卖鞋子的,回门鞋也逐渐褪去了手工的馨香。
九天过满,接回门的娘家人把新娘送回。婆家照样办席摆酒,陪酒的人几乎不少,酒足饭饱一场,娘家人再三叮嘱,脚步踉跄返回。至此,婚期正式结束,夫妻生活步入庸常。
那时,接短趟也好,回门也好,回去的都是新娘,新郎是不陪着新娘回娘家的。现在,已没有了接短趟之说,回门也只是个形式,新郎可以随时去岳父母家。倒是回门的馒头和鸡还在,回门鞋也还是有的。没完全丢净,说明有些东西的传承还是在的,只是逐渐被简略,也许在慢慢的不经意间,就消失于无迹无形了。
|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