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大“瘦身”,能减轻学生负担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iCi爸爸 发表于 2019-1-30 10:5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CiCi爸爸
2019-1-30 10:59:56 52320 15 看楼主
继去年9月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办理办法(试行)》后,教育部于1月28日首次公示了2019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名单拟确定科技创新类、学科类、艺术体育类全国性竞赛活动共31项。其中,科技创新类竞赛包罗12项,如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学科类包罗14项,如中国数学会主办的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外研社杯”全国中小学外语素养大赛等;艺术体育类包罗5项,如中国儿童中心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国篮球协会主办的肯德基三人篮球赛等。




规范全国性竞赛活动的出发点是缓解竞赛热,减轻学生的负担,消除学生、家长对待竞赛的功利心态。但很显然,竞赛热只是标,择校热和唯升学论则是本,如果各地依旧存在择校热,同时学生想通过打造特长增加进名校的砝码,竞赛热就可能依旧。

可以说,从去年以来,我国已经针对社会舆论特别关注的培训热(培训乱象)、竞赛热(竞赛乱象)出重拳进行了治理,那么,在治理培训热和竞赛热之后,竞赛和培训依旧很热怎么办?还能把学生的负担沉重、压力大,归于竞赛和培训吗?其实,我国学生负担沉重的根源,是按考试名次评价所有学生;竞赛和培训也都办事于升学竞争(如高校自主招生是获得降分录取优惠)。在治理培训乱象和竞赛乱象之后,教育部门应该把精力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落实学校自主权,以及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这些治本的工作之上。




这次公示的全国性竞赛名单,有三点引起舆论关注。其一,五大学科竞赛中没有信息学科竞赛被认为最出乎大家意料,因为这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协、教育部共同举办的竞赛,居然也没有过审,这被认为是教育部严厉治理竞赛环境。但媒体的追访显示,是信息学科竞赛组织方对教育部的治理有意见,比如不收取任何费用,以及不得与升学挂钩,竞赛组织方认为,不收取任何费用做不到,竞赛不与升学挂钩,这应该管学校,而不是管竞赛组织机构。竞赛组织方说出的是一个基本常识,违背常识的治理,其实是不长久的。这次治理的成效会如何,需拭目以待。

其二,所有学科类竞赛均面向高中学生,无任何小学、初中阶段学科类竞赛进入公示名单。“华杯赛”等热门的小升初竞赛均未出现在这份名单上。面向小学生的竞赛,主要是科创竞赛,诸如“童创未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这符合教育部门治理竞赛的原则——原则上不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竞赛。而保留少数科创竞赛,取消学科竞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但是,在学科竞赛取消后,科创竞赛会不会变为新的择校的工具呢?现实是,只要义务教育阶段存在择校,就必然有择校的工具。在取消学科竞赛后,必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才能真正缓解择校热,让竞赛回归促进学生兴趣发展、展示学生特长的本质。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其三,面向高中生的叶圣陶杯、高中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等竞赛得以保留,但新概念、语文报杯、希望杯、“海露杯”、“中国少年作家杯”等作文大赛都没有出现在公示名单上,这被认为是人文社科方面竞赛“势微”。由于高中生的全国性竞赛减少,因此,大学自主招生很可能进一步收紧。未来的自主招生,会主要关注两类学生,一类是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一类是科创竞赛获奖的学生。

治理竞赛活动,还必需思考怎样关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是采取“打补丁”和开辟“特殊通道”的方式,包罗高考加分、小升初特长生招生、高中、大学自主招生等等,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现在鉴于出现了功利对待特长、竞赛的问题,国家对高考加分“瘦身”(2018已经全部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对特长招生“瘦身”(到2020年前将全部取消小升初特长招生),对竞赛“瘦身”,但如果只有“瘦身”,而没有其他给基础教育增加营养的办法,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唯分数论。

这就需要抓紧两方面工作,首先,必需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有自主办学空间,探索个性化办学,以此关注所有学生个性和兴趣培养;其次,必需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真正意义的多元评价体系,如高校自主招生,要调整目前和集中录取嫁接的方式,实行“统一考试+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新方式,这就给高校更充分的自主权,也真正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确认大学,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对促进中学多元办学,以及引导学生理性发展本身的兴趣、特长至关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abab 发表于 2019-1-30 11:00:2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abab
2019-1-30 11:00:24 看楼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是采取“打补丁”和开辟“特殊通道”的方式,包罗高考加分、小升初特长生招生、高中、大学自主招生等等,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现在鉴于出现了功利对待特长、竞赛的问题,国家对高考加分“瘦身”(2018已经全部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对特长招生“瘦身”(到2020年前将全部取消小升初特长招生),对竞赛“瘦身”,但如果只有“瘦身”,而没有其他给基础教育增加营养的办法,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唯分数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自导自演 发表于 2019-1-30 11:00:55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自导自演
2019-1-30 11:00:55 看楼主
所有学科类竞赛均面向高中学生,无任何小学、初中阶段学科类竞赛进入公示名单。“华杯赛”等热门的小升初竞赛均未出现在这份名单上。面向小学生的竞赛,主要是科创竞赛,诸如“童创未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这符合教育部门治理竞赛的原则——原则上不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竞赛。而保留少数科创竞赛,取消学科竞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但是,在学科竞赛取消后,科创竞赛会不会变为新的择校的工具呢?现实是,只要义务教育阶段存在择校,就必然有择校的工具。在取消学科竞赛后,必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才能真正缓解择校热,让竞赛回归促进学生兴趣发展、展示学生特长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丫丫的丫头 发表于 2019-1-30 11:01:26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丫丫的丫头
2019-1-30 11:01:26 看楼主
可以说,从去年以来,我国已经针对社会舆论特别关注的培训热(培训乱象)、竞赛热(竞赛乱象)出重拳进行了治理,那么,在治理培训热和竞赛热之后,竞赛和培训依旧很热怎么办?还能把学生的负担沉重、压力大,归于竞赛和培训吗?其实,我国学生负担沉重的根源,是按考试名次评价所有学生;竞赛和培训也都办事于升学竞争(如高校自主招生是获得降分录取优惠)。在治理培训乱象和竞赛乱象之后,教育部门应该把精力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落实学校自主权,以及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这些治本的工作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丫丫的丫头 发表于 2019-1-30 11:01:55 | 只看该作者
5#
丫丫的丫头
2019-1-30 11:01:55 看楼主
规范全国性竞赛活动的出发点是缓解竞赛热,减轻学生的负担,消除学生、家长对待竞赛的功利心态。但很显然,竞赛热只是标,择校热和唯升学论则是本,如果各地依旧存在择校热,同时学生想通过打造特长增加进名校的砝码,竞赛热就可能依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07979488 发表于 2019-1-30 11:02:25 | 只看该作者
6#
07979488
2019-1-30 11:02:25 看楼主
五大学科竞赛中没有信息学科竞赛被认为最出乎大家意料,因为这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协、教育部共同举办的竞赛,居然也没有过审,这被认为是教育部严厉治理竞赛环境。但媒体的追访显示,是信息学科竞赛组织方对教育部的治理有意见,比如不收取任何费用,以及不得与升学挂钩,竞赛组织方认为,不收取任何费用做不到,竞赛不与升学挂钩,这应该管学校,而不是管竞赛组织机构。竞赛组织方说出的是一个基本常识,违背常识的治理,其实是不长久的。这次治理的成效会如何,需拭目以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方源建材 发表于 2019-1-30 11:02:51 | 只看该作者
7#
方源建材
2019-1-30 11:02:51 看楼主
只能维分数,没有办法。以分数来评价尽管有问题,但是公平,公平压倒一切,有利于社会不变和阶层流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你与我相似 发表于 2019-1-30 11:03:38 | 只看该作者
8#
你与我相似
2019-1-30 11:03:38 看楼主
不能。只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存在,只要高考的内容不变,学生的负担就不会减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sprite 发表于 2019-1-30 11:04:22 | 只看该作者
9#
sprite
2019-1-30 11:04:22 看楼主
由企业财团提出,高校合办,随机的举办。有兴趣的,有余力的自然涌现的苗子参加就足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梦徙 发表于 2019-1-30 11:05:22 | 只看该作者
10#
梦徙
2019-1-30 11:05:22 看楼主
新闻联播一直宣传,义务教育还减轻家长负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CiCi爸爸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52320 | 回复:15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