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位大师说真正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珍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041031 发表于 2019-4-8 14:2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041031
2019-4-8 14:28:28 5292 0 看楼主


钱穆

教育的第一要务

教育的第一任务,便是要这一国家这一民族里面的每一分子,都能来认识他们本身的传统。正像教一个人都要能认识他本身。连本身都不认识,其它便都不必说了。

今天,我们东方人的教育,第一大错误,是在一意模仿西方,抄袭西方。不知道每一国家每一民族的教育,必该有本身的一套。

但这不是说要我们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也不是要我们不懂得看重别人,不懂得学别人长处来补本身短处。但此种种应有一限度。切不成为要学别人而遗忘了本身,更不成为要学别人而先破灭了本身。今天,我们东方人便有这样的趋势,亟待我们本身来改进。



梁启超

必需引导孩子的趣味

人生在幼年青年期,趣味是最浓的,成天价乱碰乱迸;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成。

我们主张趣味教育的人,是要趁儿童或青年趣味正浓而标的目的未决定的时候,给他们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



鲁迅

庇护孩子的怀疑精神

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讲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

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不免难免有人摇头了……



王国维

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成为完全的人

教育之宗旨安在?

在使报答完全之人物罢了。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表里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成不为调和之发达。

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

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抱负:“真”者智力之抱负,“美”者感情之抱负,“善”者意志之抱负也。完全之人物不成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抱负,于是教育之事起。



星云大师

家庭教育的六大关键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所以能够功成名就,都要感谢有良好的家教。例如孟母三迁、岳母教孝,再如王羲之练字、王冕习画,都是因为家庭教育成功,所以终能成为不世之才。

现在的家庭教育,最要紧的是儿童要养成:

1、处世的诚信

儿童从小如果养成说谎的习惯,无异为其前途埋伏了危机,所以养成处世的诚信,这才是成功立业的根本。

2、良好的习惯

从小培养儿童爱好整洁、慈悲护生、随手关灯关门等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习惯,何患将来做人不能圆满。

3、礼貌的品德

儿童从小就要养成他对人尊敬的习惯,甚至不单对长辈要有礼貌,对待任何人都要谦恭有礼,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能够待人以礼,将来自然也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4、接受的性格

有的学生不会读书、不会考试,这都是由于上课不能专心聆听,没有接受的习惯。没有接受的性格,犹如器皿覆盖,如何能承受天降甘露?所以从小要养成儿童接受的性格,如此才能学习、进步。

5、勤劳的美德

“勤有功,戏无益。”儿童的心智未能健全,皆因好游玩,因此应该导引他们读书、工作,养成勤劳的美德。

6、正常的生活

养成儿童正常的生活,包罗三餐起居以及情绪的正常。生活正常有益于身心健康,对于将来立身处世更是关系重大。

除了以上六点以外,尤其要维护儿童的自尊心,不成经常肆意地讽刺他、讥嘲他、责备他、歧视他。



杨绛

好的教育要启发兴趣

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竭完善本身。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南怀瑾

做人第一等重要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一个报答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了解孩子的秉性

我认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个错误,父母往往把本身一生做不到的愿望,下意识地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却忘记了本身子女的性向与本质。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个孩子的性情标的目的。……教育只是一个增上缘,老师尽量帮他,培养他,使他依靠本身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

让孩子从做好小事开始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来说,真正的儿童教育学的是“洒扫应对”,小孩子在六岁至八岁之间入小学,怎么扫地、抹桌子,怎么与老师、大人、伴侣讲话的礼貌态度、规矩,这个最重要。古代讲入小学开始学“洒扫应对”,是学做人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扫地、抹桌子、端碗没什么了不起,这些都是一种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会了,以后长大去做事自然会了。基本的教育没有学好,而专门去读书,那叫学知识,把知识学会了,而做人的基础没有,这个教育是失败的。

尊重孩子的爱好

一个喜欢工程的人,硬要他去学文学,是做不到的。有许多孩子,自小喜欢玩破表、拆玩具,做父母的必然责罚他不该破坏东西。而在教育家的眼光中,这孩子是有机械的天才,应该在这方面培养他。



莫言

有好父母才有好孩子

对人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觉得有好的家风,确实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竭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教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折射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本身,在打孩子之前打本身,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本身。

帮手孩子适应应试教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肯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手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手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优秀的父母,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必然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最差的。

让孩子养成大胸怀的方法

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本身。



叶圣陶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本身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阿谁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蔡元培

决定孩子一生的东西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041031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529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