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大师如何教育子女?梁启超:求学问不是求文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魅影无踪 发表于 2019-3-10 13:4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魅影无踪
2019-3-10 13:44:39 3496 0 看楼主
粱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粱思或、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粱思礼。



别的,四儿子粱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粱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粱思懿是社会活动家。粱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存求学,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安然安祥、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粱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示堪称典范。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本身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安然也好。”



梁启超:求学问不是求文凭

在求学这一方面,粱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去”。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粱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大小,只要存本身责任内.尽本身力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本身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梁漱溟:补考通知单只瞟一眼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二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粱漱溟同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粱济离开了家。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竭思考,积极奔走。



粱漱溟育有二子粱培宽、粱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的个人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粱培恕兑:“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

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粱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目且放任”的。可以说.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粱培宽追忆粱漱溟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



当时,粱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便又还给了我。”粱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意思,“本身的事情本身负责”。比拟于课堂成绩,粱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唯人类生活仍需要教育,然教育徒为生活罢了,将以为人类生命之无限发展焉。”存《教育与人生》一书中,粱漱溟一再强调“生活本身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魅影无踪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49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