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孩子千万不能光靠老师,家长的重要性快来看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酗们啊 发表于 2019-3-6 14:1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酗们啊
2019-3-6 14:14:49 3407 0 看楼主




虽然这两天刚刚进入“两会时间”,但是关于家庭教育话题的讨论已经十分火热了。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女教师娜仁图雅建议,把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办事体系;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提出,家庭教育不只是“家事”,亟待立法明确。
家庭教育之所以颇受关注,或多或少跟当下一些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有点关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教育就主要在学校,责任就主要在老师了。那么今天,竹兜也来“管管家事”,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家庭教育的话题——有些教育,父母不尽责,老师真的无能为力。





有些教育,不能推给老师,只能靠家长
我有一位当老师的伴侣,她有时候会跟我吐槽说,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总会说“孩子就全都拜托老师了”,言下之意就是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老师就要全权负责了”,把老师当成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大管家”,本身甩手不管,但如果孩子在校期间出了一些小状况,就马上问责老师。
这位老师说的情况,很多老师都会遇到。
把孩子交给了学校,本身当起了甩手掌柜,这种做法,对吗?
从孩子生下来,一直到走向社会的整个成长阶段,拿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友善和关爱,这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基本要求。
但非常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因为自身工作等原因,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家庭教育上转移到其他方面了。



父母的影响是一切教育的开始,也是孩子社会生活的起点。他们必需具有承担教育工作的能力,这一点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但是呢,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压力,导致有的人往往忽略了父母的责任,反而把老师当作更合适的教育者了。
父母的一切都逃不外孩子明亮的眼睛
2018年全国两会上,全国妇联就呼吁将家庭教育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规范化发展。去年两会也有委员提出:“家庭是人生首所学校,要注重家教家风”,本年的全国两会,民进中央带来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
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父母是他接触最多的人,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和适应这个社会。比如说,当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他们模仿家长的肢体动作;当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候,他们模仿家长的语言习惯;孩子看到电视的时候,他们模仿家长找电源开关……
总之呀,父母说话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生活习惯,都逃不外孩子那明亮的双眼。



同样的道理,喜缓洗砦竽读的孩子,多数是因为父母经常把书本捧在手上;喜欢宅在家的孩子,多数是因为家人没有出门散步的习惯。麻将桌旁和书本堆里长大的孩子必定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都坐在电视机前挪不开眼睛,孩子又怎么会静下心来学习呢?
家长的言传身教,比孩子的智商更重要
家庭教育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比如说非智力因素方面,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基本规矩等等。
所以呢,做家长的首先本身要学习,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与新知,不竭提高自身素养与育儿能力。做父母的应明白,教育并不只是认字、读书、数数等,也包罗孩子的举止行为、感知认知等各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自然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了。家庭比如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也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基础上的。
孩子成长路上,需家长和老师并肩前行
一位资深的班主任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最好的教育关系应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配百口长,老师与家长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和老师在一起并肩“作战”,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横一竖结合在一起,给孩子十倍、百倍的力量,帮手他成长。





“教育”二字,包含着“教”与“育”,老师教授知识,家长养育孩子,不管何时,老师和家长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责任与使命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共同培育好孩子。
所以说,只有家庭和学校“并肩前行”,形成一种整合优势,孩子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酗们啊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40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