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历史上四位最完美的女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0-1-31 18:5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0-1-31 18:56:08 3298 0 看楼主
1、嫦娥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汉代传说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 嫦娥的故事还在续写。



不过,人们对嫦娥的同情也是永恒的:李白曾有诗感叹嫦娥:“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商隐也曾感慨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更多的人还把嫦娥当作了可以聊天的朋友。天上的嫦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而中华民族在嫦娥形象上寄予的厚望,也不会少,探月工程以“嫦娥”命名,说明了这一点。

2、织女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传说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种的生活,就偷下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牛郎织女”最早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古人把天上的星宿神话与人格化的结果。牛郎星位于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与织女相关的传统节日是七夕节。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现存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于是人们根据《西京杂记》的记载认为七夕习俗起源于汉代。其实,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天官书》[正义]:“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从历史文献以及结合古俗遗迹来看,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以及祭祀祈福的节俗在数千年前就有了。七夕节为传统意义上的织女与七姐诞,因拜祭“织女”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拜织女,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乞巧”只是织女诞的其中一项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3、洛神

洛神是洛水之神,是中国神话里最美丽的女神。她本是伏羲氏之女,后在西王母抚育下成仙,管理洛水,能歌善舞,体态曼妙无比。才高八斗的曹植曾专门写过一篇《洛神赋》,其中描写洛神的句子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颜若润玉,气若幽兰。



4、九天玄女

民间传说她是一位法力无边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为九天玄女、九天圣母。她也是一位正义之神,经常出现在古典小说中,是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因此她在道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后被道教吸收进神仙系统。

九天玄女是道教所信奉的著名女神,在一般民众心目中有很大影响。 民间信仰中,九天玄女是线香业的祖师爷,并传说只要是有香火的地方,九天玄女都会到来倾听人间的苦难,故香烛业奉祀九天玄女为祖师,制香业人家都在家中供奉神位,并在 九月九日 祭祀。 此外,九天玄女也曾为黄帝制作指南车,帮助黄帝击败蚩尤,因此许多汽车制造或销售业者也将九天玄女视为守护神,还有丝棉的纺织业者,也奉为职业神。



九天者,中央及八方也, 所以九天乃四面八方的意思。 在台湾乡土神明的民间信仰中,九天玄女又称连理妈 、玄女妈、玉女妈、圣祖妈 ,并以九天方位之论创造出有大妈、二妈、三妈至九妈的神体九尊神像,手执法器各不相同,各司所职,圣诞日亦不相同。目前最为普遍的圣诞日,皆以农历二月十五日 为“九天玄女”祝圣圣诞佳期。这种由“单一”神明转化到“复数”神明的造神运动,在民间信仰中甚为流行。



民间地方信仰中传说“ 九天玄女”有九尊,九尊玄女所持物法器都不一样〈以中国现有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329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