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对父母,告诉你怎样教育子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YQ 发表于 2018-11-29 11:4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OYQ
2018-11-29 11:40:07 3378 0 看楼主
世界再大,

大不外一盘番茄炒蛋!

前段时间,一段《世界再大,大不外一盘番茄炒蛋》的广告刷爆了伴侣圈,成为现象级作品。





作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刚到美国留学的青年,想给本地的伴侣做正宗的中国菜——番茄炒蛋,却不知道怎么下手,情急之下,只好请教国内的妈妈。妈妈索性录了做菜的视频,一步步教孩子怎么做。孩子的聚会非常成功,却在聚会上,猛然意识到美国和中国有十二个小时的时差——妈妈是在凌晨四点起床为本身录的视频。
想要你在身边,更想要你拥有整个世界
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作品发布之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部分人含泪看完,感叹父母的爱多么无私伟大;也有一部分人在质疑,难道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出国之前连最基本的菜也不会做?难道不知道有时差?这样不懂事、没有生活能力的子女岂不让人寒心?是父母的溺爱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的能力。

其实,故事本身很暖心,但背后折射出的家庭教育问题却值得思考。

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人的精神、性格的塑造,对个人情操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决定性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是尊重,还是强权?是严苛,还是温和?是放任自流,还是束缚管制?

不同的家庭环境,往往造就出不同类型的人。

张氏四姐妹

格局决定视野





20世纪上半叶,合肥的“张氏四姐妹”名噪一时,成为传奇。

四姐妹各个边幅出众,品学俱佳,被称为“最后的闺秀”。

她们一生情系昆坛,为昆曲事业而奔走,不遗余力。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后来,她们别离嫁给了小生名角顾传玠、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汉学家傅汉思。
张家十个子女(四女六男)

她们的父亲叫张武龄。

张家在合肥无疑是名门贵族。张武龄的祖父张树声,曾历任两广总督和直隶总督,是淮军的第二号人物。到了张武龄时,张家在合肥已经有良田万亩,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

然而张武龄一生淡薄名利,专情于文化教育,成为中国近代开明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张武龄给四个女儿别离取名为: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名字中并无一“芝”“兰”“凤”等字眼,且都有一双大长腿,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够迈出闺门,走向世界。六个儿子的名字别离是:张宗和、张寅和、张定和、张宇和、张寰和、张宁和。都带一个宝盖头。

他希望男孩的心里必然要有家;而女孩的内心必然要广大。

其境界与格局,由此可见一斑。
张武龄与张氏四兰,苏州九如巷的记忆





自由成长,巧妙引导

张武龄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是玩,开放式的玩。

在柔润秀丽的苏州宝地,子女们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楼阁亭台、花廊水榭的大宅,正是孩子们放开手脚、嬉戏胡闹的城堡。

“每天我们只要离开了书房,放鸟归林,这里就不再安静。我们有时学王羲之‘临池洗砚’,更多的时候是疯疯癫癫爬山、玩水”。《张家旧事》一书中回忆。

家中的任何地方,孩子们都可以自由进出;

父亲最珍爱的藏书,孩子们随性翻阅、从不限制。

张家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自由地发展本身的爱好。

父亲给了孩子们最大限度的个性成长空间。

虽然玩得开放,但同时又家教严谨。

“记得小时家里来客,小孩子必然要站在客厅一侧规规矩矩打招呼,待佣人端着糖果盒子一上来,马上安静地依次退出,不成能有在客人面前闹着要糖果的事情发生”,姐妹们回忆说。

有一年除夕,父亲张武龄撞见孩子们正和一些工人丢骰子、玩骨牌,每盘下几分钱的注。赌博这事,他深恶痛绝,哪怕子女们只是偶然一次玩玩也不行。

所以那年,他和子女们当即谈了个条件、引了个标的目的:如果不玩骨牌,就可以跟老师学唱昆曲,还可以上台。

再看他们读书也是一样。

张武龄对知识如饥似渴,极为重视子女教育,专请了几位老师在家中授课。

但他从不干涉具体教学,只参与编选教材,从《文选》《史记》《孟子》等书中选出一篇篇古文,让专人写了讲义给儿女们去读。

好的教育,是充分给予孩子爱与自由,又懂得在关键点上提纲挈领。





教育的关键:

开阔的眼界+高雅的志趣
晚年的张氏四姐妹

张家儿女各具姿态、兴趣博识,但都热爱读书与昆曲,这与父亲的直接影响不无关系。

张家的一楼有四个大书房,父亲一间,母亲一间,孩子们共用两间;而二楼则是藏书的库房,有数以千计的古籍书卷、还有不行胜数的古文雕版。

张家甚至发动所有保姆也认字读书。保姆们在九宫格纸上练大字,在煤油灯下读小说,梳头时互认生字块……一时间学习的氛围蔚然成风。

父亲不强势、不强制,但子女各个出类拔萃、道山学海。

学昆曲也是一样。

在父亲的志趣熏陶下,张氏四兰不仅一生结缘昆坛,这优良传统的古老艺术,也潜移默化培养出她们高贵不俗的气质,被称各个风华绝代,后世里再找不到那样的佳人。

虎爸刘墉谈子女教育:

尊重与独立

刘墉,知名华人作家、画家,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而在儿子刘轩眼中,刘墉是个不折不扣的“强权父亲”,他的“中国式教育”曾一度使父子关系非常紧张。

不强势,孩子养不成好习惯!

刘轩七岁的时候,全家人举家来到了纽约。陌生的环境,没有伴侣,使刘轩变得胆小、封闭,不爱与人沟通,整日郁郁寡欢。

为了帮手儿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刘墉为儿子制定了严格的规矩:严格作息时间,本身完成学习任务,本身的事情本身完成,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要求本身做饭。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刘轩来说,这样的挑战并不轻松。而刘墉从未因为儿子的不适应而改变态度。

为了熬炼儿子的劳动能力,下大雪时,刘墉带着儿子走进森林,踩着朽叶挖森林里的腐土,再爬过山坡把土运回自家院子。

在刘墉看来,父母应该用规则的手段,强化孩子良好的思考与行事的习惯,因为规则总归会随时间而被人淡忘,但在强制的规则下形成的思考与行事习惯,却可以让人受益一生。

为了熬炼儿子的胆量与自信,刘墉在每次看电影,或是等公交的时候,都会故意让刘轩去路边的爆米花店,或者报刊亭询问时间。刚开始刘轩的舌头直打结,吞吞吐吐,根本说不清楚,可是经过几次尝试,慢慢就能清楚表达本身的意思,跟人说话也不再紧张了。

在尝试中,寻找适合本身孩子成长的方法。“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传授其作为“人”在社会上保留的本事。

为了熬炼儿子的独立,刘墉不顾家人的反对,将儿子安排送到曼哈顿“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路上的车程就需要三个小时。几个月之后,儿子提出要与同学去更远的新泽西州旅行,他们的父母都觉得不成思议。三个小时的车程,带给儿子的视野要远比那些离不开家的孩子宽广。刘墉认为,要想培养孩子的鸿鹄之志,就应该放开手,让他们走出去,走得稳,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感受生活。

民主: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关心

虽然每次一次与刘轩打球,刘墉从来没有让过,虽然每一次给孩子安排的体力劳动,刘墉从来没有手软,但刘墉很清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逆反心理。

为了拉近父子的关系,刘墉也与时俱进地学会了很多儿子世界里的新事物,比如说:上网聊天、滑旱冰、穿破牛仔裤,甚至如何染绿头发。在规矩上严格是让他做一个有原则的人,在生活中的相处,就更多应该给予他关心和照顾。

刘墉认为,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应尽力栽培他,一旦到了他能够自由发展的阶段,就要给他充分的空间。在刘轩考入大学之后,刘墉给了儿子更多的自由,自由选择学校、自由选择专业、自由爱情。刘轩感受到“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空间,可他却说:“二十一年来,我讨厌他的严加管束,二十一年后,我感谢他的宽宏大量。我该起飞了,却莫名其妙的有点舍不得。”

父亲的教育影响了刘轩的一生,现在的刘轩早已获得获哈佛博士学位,出版了4本书,还有了本身的公司,而父亲已经成为本身最钦佩的人。

北大家长的教子经

作为一名北大学子的家长,同时又是一名普通的教师,韩英成在与儿子相处的过程中,一改以往说教的方式,通过书信与儿子沟通,文字间倾吐的是真情,是儿子对父母倾诉的心声,也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润物无声,注重平等的沟通

从初中开始,到被北大录取,6年时光,95封家书,字里行间,循循善诱,涉及孩子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有学习方法、学习状态、变节心理、目标抱负、战胜挫折、树立自信等等方面。平等、友善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并顺利解决了本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儿子, 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爸爸和你说, 一篇文章不会写可以, 几道数学题不会做也可以, 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成以。——2004年6月29日

儿子,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学习而放弃体育, 放松熬炼。这里爸爸应该表彰你的是对学习的重视和刻苦勤奋,但儿子, 你把应该熬炼身体的那点时间用来写作业了, 看书了, 这是应该批评的。不熬炼就能提高成绩吗? 其实也不尽然。因为过度的疲劳用脑同样会降低学习效率。——2006年7月13日

挫折教育,磨练坚强的心智

没有接受过挫折教育的人,难以担当大任。

一路顺风顺水,对孩子来说并不必然是件好事。适当的挫折教育,能够磨炼孩子抗打击的能力,对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磨难大有裨益。

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明白需要明白,成绩的起伏、心理状态的变化都很正常,从状态低迷到一心向学,需要内心坚定的毅力。

在这一封封信中,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为孩子鼓起了勇气,帮手孩子走出迷雾,战胜困难。孩子的内心也在一次次洗礼中变得更加强大。

儿子, 凡是成功人士都有超强的自控力。他们在行动中有着坚定的意志,他们不受任何外界事物的干扰,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可以排除一切诱惑, 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本身, 最终坚持奋斗到成功的顶峰。可见, 自控力在人的成长中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这一点我们必然要认识到。——2004年12月20日

儿子, 成绩不抱负爸爸妈妈并不担心, 只要你努力就会进步。但如果对本身失去信心, 爸爸妈妈可真的担心了。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 任何事情都无法成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是对本身的不负责任。——2005年9月11日

提高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

成绩不是教育的全部,更应该培养美好的心灵。

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做一个内心勇敢的人。

儿子, 比来你读书也少了, 也许是因为作业太多的原因。其实, 也不是没有时间读书, 读书也不会影响学习, 要读书, 总是有时间的。是我们还没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请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吧, 即使我们不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也必然能摆脱庸俗、狭隘, 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康、举止文雅的人。——2008年9月16日

儿子, 你已经有了好多好的习惯,希望你进一步审视本身, 完善本身, 从小处做起, 从细处做起, 进一步修炼本身, 养成更多终生受益的好习惯。——2009年3月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OYQ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37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