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发挥教育对乡镇经济的促进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胭脂棠梨
2018-10-3 11:15:05 4519 3 看楼主

教育是培养适合经济发展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系十分紧密。它既是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成缺傲幽重要基础和条件。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决于经济能力的大小,反过来,教育的发展和兴盛同样能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下面,结合乡镇实际,我谈一下教育如何促进乡镇经济振兴的两点看法。




一是打造学校教育品牌,促进经济发展。从教育的定义来讲,教育分狭义教育和广义教育。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近几年来,“学区房热”这一现象就能充分表现学校教育的品牌效应。有一所学校就能聚拢人气,与学校相关的产业就能得到发展。这些产业的健康发展就能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应大力发展学校教育事业,打造学校教育品牌。留住学校,就能留住一些产业,就能产生一些就业岗位;留住学生,就能留住家长,就能有一批经济建设队伍。各方面形成合力,就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这一点就乡镇而言,我认为可先扶持中学,大力提升其硬件和内涵,产生品牌效应。取得经验后以点带面,拓展到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从而使我镇整个学校教育得到整体提升,创造影响,打响教育品牌并反作用于经济建设。




我的第二点看法是在社会教育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精英教育。人,作为劳动者,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如果劳动者的本质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个国家或者这个家庭经济就不成能得到较快发展。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本质的主要途径,表示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可以把非熟练劳动力培训为熟练劳动力,通过对自然劳动力的加工,提高他们的技巧、灵敏度和热练程度,从而增加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二是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专门的劳动力。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掌握科学技术越多、把握的深度与广度越大,其鞭策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上作用也就越大。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基础教育的逐步普及,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教育内容、方法、技术的改进,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飞速发展。教育与经济效益表示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愈普及的地方,经济发展就愈快;经济发展的质量就愈好,效益也就愈高。并且劳动者经过教育后,能够形成创造生产力的潜能态势并长期产生效用,使之源源不竭地为提高经济效益办事。

就乡镇社会教育而言我认为应加大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一是对一般劳动者进行职业教育。乡镇的青壮年劳动者中的大部分人文化层次不高,专业技能缺乏,只能靠打零工、出卖劳动力获得一些收入,不能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也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因此对这部人进行职业教育尤为重要。就现阶段而言,我们可以把职业教育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强大功能,鞭策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适龄子女和劳动力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增强其自身脱贫致富能力,实现就业,最终实现脱贫。







社会教育的第二项重要教育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的对象是本土企业家。我认为在大力引进镇域外企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个好的经营者就是其支柱。他们的本质好、水平高,就可以提高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适应万变的市场,充分施展本身的聪明才智 ,带领职工更好地搞好企业。企业搞好,经济就发展了。所以,企业家的本质尤为重要。所以,抓好一个企业的发展,就必需做好对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工作。对他们进行精英教育,提高他们的本质。乡镇的本土企业大部分规模小,层次低,企业仍沿用经验式和家族式办理模式。这与企业主的本质不高是不无关系的。所以我们应大力加强对本土企业家的精英教育,帮手他们开拓视野,提高本质,使他们的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有力地提振乡镇经济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纯情小伙子 发表于 2018-10-3 11:15:5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纯情小伙子
2018-10-3 11:15:51 看楼主
理论不错,现实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黄贵云 发表于 2018-10-3 11:16:26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黄贵云
2018-10-3 11:16:26 看楼主
现实是没钱都白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exirt 发表于 2018-10-3 11:17:04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exirt
2018-10-3 11:17:04 看楼主
农村教育还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胭脂棠梨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519 | 回复:3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