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吃外卖的你,有没有发现比来外卖涨价了,
分量还不易察觉地少了“一丢丢”?
![]()
比来,杭州的杜小姐
在点外卖时发现了一件稀奇事。
“在同一个外卖平台上点的同一家餐馆做的同一盘炒菜,才过了半个月,怎么外卖价格贵了7块钱?”
和杜小姐碰到的情况类似,常点外卖的杭州王女士发现,本身在外卖平台上经常下单的一家外卖店,暗暗提高了外卖包装费的价格。
外卖涨价、包装费变贵,
可餐馆老板却说没多赚到钱,为什么?
外卖价格涨了餐盒费贵了
“12月30日点的辣椒炒肉片还是21块8毛钱,3天前再点,就变成28块8毛了。”
在杭州某学校做音乐教师的杜小姐,中饭、晚饭基本都靠外卖解决,比来在某外卖平台点餐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价格变贵了不说,肉片还比以前少了好多。”
和杜小姐的感受类似,上周末在公司加班的产品经理陈先生发现,本身在外卖平台上经常帮衬的一家糖水铺,常点的双皮奶分量也比之前少了很多。“比堂食量少我能理解,但是去年点这家的双皮奶,外卖分量也没像现在这么少啊。”
![]()
不管餐盒大小、点单品类、每样都收一元餐盒费。
杭州的童女士两天前和同事一起点外卖时发现,点了小黄鱼、鸡翅、臭豆腐等几样小吃,餐盒收了8块钱。童女士还常在一家粥铺点外卖,小菜会单独用一个小餐盒装着,油条也用餐盒盛放,再加上本来就要用餐盒装的粥,“每次加起来的包装费都要五六块钱了。”
老板怨外卖平台抽成高
“我们这些做小本买卖的商户,对外卖平台是既爱又恨。”在三墩经营一家东北菜馆的王老板,在去年开店4个月后,将店铺接到了两个目前在市场上占有率较高的外卖平台。
“当时还是熟人帮手引荐的区域经理,才把菜馆接上平台的。”王老板说,接进外卖平台后,每天可以不变地接到六七十单,外卖带来的营业额每天在3000元摆布,但是不怎么赚钱,扣除掉给顾客的满减优惠、平台办事费以及本身菜品和人工成本后,即便外卖营业额当天有3500元,利润也只有200元。
“外卖平台的办事费有点高。”王老板说,现在两家平台的抽点都是18%,“如果顾客下单金额小,给平台的抽成费用最少也要4块钱。”
![]()
顾客付了56.9元,但餐饮店只能拿到42.83元。
![]()
在王老板展示的一张外卖订单上,记者看到,顾客下单了18元的蒜泥小青菜、2份共计4元的米饭、36元的锅包肉,加上5元餐盒费,顾客在使用了满60元减10元的优惠以及平台的5毛红包后,实际支付的订单价格是52.5元。
而王老板的本单实际收入却并不是52.5元。“菜馆的满减优惠都要我们本身出钱。”王老板说,满减之后还要向平台支付办事费,“像这单减去满减后是52.5元,平台抽点18%以后,我就要给平台9.45元。”
“堂食如果同样营业额是3000元,可以挣32%,而外卖就只能挣10%摆布了。”即便外卖带来的收入没有预计的多,王老板还是打算继续做下去。“也算是变相在平台上宣传了。一个月总归会有5%是从外卖转到堂食的。”
每个月花9000多元在平台竞价排名
和刚接入外卖平台没到半年的王老板不同,温州人张老板4年前就开始在外卖平台上接单了。
“两个外卖平台别离抽成15%和18%。”张老板说本身还算幸运,因为他开的这家店专门做外卖,并且入驻平台早,抽成还不算太高。“我听有的商户老板说,现在平台给他们的抽成都达到22%了。”
比来三个月,随着张老板所在的紫金港区域专做外卖的小店越来越多,为了让顾客在点餐时能看到本身的店铺,张老板狠了狠心,花钱在平台上买了排名。
“顾客点击我的店铺一次,我就要给平台1块5。”张老板说,比来这一个月,他在两个平台上的竞价排名花费已经有9000多元了。“我现在雇了6个小工,刨除人工成本、菜品成本、调料费和每单满减、平台办事费、竞价排名费,挣得真心不多。”
外卖平台改变餐饮模式
来自台州的邵老板不才沙大学城的高沙街做过3年多的外卖生意。现在,转型做烤肉、火锅店生意。
“阿谁时候都是区域经理挨家挨户求着我们入驻平台。”邵老板说,6年前,平台不单不收商家抽点,在两大外卖平台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平台给每家入驻的商户还会最少补助每单10块钱。
平台的抽点从刚开始的没有到后来的3.8%、5%、7%,再到现在杭州最高的22%,早已转型的邵老板还是不免唏嘘。
而据此前的媒体报道,
费率上调,成本增加,
外卖平台上的商户也通过多种方式“消化”成本。
方法一:向消费者转嫁,价格贵了。
上海市民王建说,以前点一份牛肉炒饭价格在30元摆布,比来每单花费达到35元。“商户将部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他说。
北京的消费者黄洁琳从2017年开始使用在线外卖办事。“现在点外卖,不仅优惠券、满减券少了,相应的配送包装费也增加了。如配送费一般5元起,远一点的要加2元。本来没有包装费,现在包装费一般要1至2元,贵一点的要4至5元。”
其实,同样一份餐食,外卖平台价格高于店内价格是常有的事。记者在上海市徐汇区一家商场调查发现,一份麦当劳板烧鸡奶茶中套餐,在店内购买价格为37元,在外卖平台购买则需40.5元,尽管有满减优惠,但也需另付9元配送费。
方法二:餐食质量“打折”,分量少了。
除线上、线下不同价外,一些商户也通过“特殊”手段消化成本。曾在广州一家熟食店打工的傅萍说,由于平台抽成的存在,比拟于到店购买,外卖食品的分量通常会“打点折”。
方法三:“绕开平台”本身干。
随着办事费率的上涨,一些外卖平台上的商家重新给顾客发放联系卡,绕开外卖平台自行配送。此外,部分连锁餐饮品牌如肯德基,也开发了在线订餐和配送系统,减轻对外卖平台的依赖。
这么算下来,
感觉最后羊毛还是出在了羊身上,
你怎么看?
来源:都市快报(dskbdskb)记者 万禺,综合央视财经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