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味|王以太:做豆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isisi 发表于 2019-1-28 08:52: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misisi
2019-1-28 08:52:54 4112 0 看楼主
做豆腐
王以太

  过去每临近春节,我们老家就开始办年饭了。那时办年饭,不像现在拿钱到街上买来一大堆,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那时的办年饭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三大样:推煎饼、做豆腐、蒸馒头。随着年饭三大样的推进,年味也愈来愈浓,街坊邻居忙录的身影,妯娌间简短的交谈,都离不开这三大样。”嫂子,年饭办的怎么样了?”嫂妹一见面,二话不说,先问这个。嫂子则两手扎扎顶在头上的毛巾头,幸福的抱怨着:”嗨,你看我刚从鏊窝里爬出来,才烙好煎饼,脸都没来得及洗呢。二妹,你办的怎样了?”二妹边走边答:”别提了嫂子,我泡的一盆豆子还没捞到推呢!今天得抓紧做豆腐。”二妹子领着孩子急匆匆的走了。
       豆腐是个好东西,上至皇家御宴,下到百姓餐桌都大受欢迎,它既有物美价廉的实惠,也有色香味具全的品质。它既能做成毛豆腐、臭豆腐、冻豆腐、麻婆豆腐,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做成豆腐花、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等各种豆腐食品,自古以来,倍受欢迎。有人说豆腐自秦汉时期就有了,也有人说出自隋唐,总之它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俗话说“腊月腊半月,正月正半年,”由于腊月里办年饭、办年货,时间就显得特别紧。办年饭的顺序一般是先做豆腐,再推煎饼,后蒸馒头,初一就是包饺子了。你看二妹子到家把孩子交给奶奶,就去把泡好的豆子上磨推,俗称赶”圈子集”,家有驴的用驴推,没有驴的就自己上阵,磨大的还得两个人推呢,要抱着磨棍一圈一圈的推下去,磨上放一小盆泡好的豆子,左手不时一勺一勺的舀出倒在磨眼里,随着磨的转动,磨脐间均匀的流出细细的豆浆来,豆浆随着磨盘流向磨嘴,再流进磨嘴下早已准备好的盆里,直到把豆子磨完,才放下磨棍,收拢豆浆,端起磨嘴下早己接满的豆浆盆,倒在一个缸里,用白沙布包把豆浆一包包的按压,挤出其中的水分,去除豆碴,再把纯豆浆放到锅里烧开,适度点上卤水,让它慢慢凝结,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将其舀出倒在莆包里,上面盖块白纱布,拢好包口,包顶适当压上重物,再过一段时间,待包内的水分挤完,这包鲜嫩的豆腐就做好了。若想吃,开包取出豆腐,趁热打上一块块的放在碗里,蘸着红辣菽酱,好吃着呢。
         我对吃豆腐是有情结的。早在上中学时,每周带着煎饼住校,菜就是咸菜盐豆,如过年后去上学,娘就会给我另外用蒜苗辣椒抄点豆腐干,留作改善伙食,觉得那豆干特别香,我都省着吃,好叫细水长流。后来当兵了,一次回来探家,恰巧家里刚做好豆腐,美美的吃上一碗热豆腐,真正尝到了家乡的味道。
  更有一次记忆犹深,1983年春节前,邳州港务局组织慰问退休老工人,每人5元钱,要在春节前送到退休人员手里。港务局退休工人多,且分散在全县各地,面广量大,我按人员名单分成南北两大片,分两组慰问,我家住邳南,相对熟悉,便随焦亚华书记、佟辉付局长一组负责南片慰问,一早坐车出发,走村串乡,不觉已到响午,恰好经过我家,家里刚刚做好豆腐,我叫家属设法弄几个菜吃午饭,那时无电话,事先无法通知,所以家里也不知道中午在我家吃饭,毫无准备。正忙乱间,焦书记善解人意,恢谐的说:“弄什么饭?这热豆腐比什么都好,下午还要赶路。”佟局长立即附合,马上找来碗筷,家属弄上红辣椒酱,每人一大碗,蘸着辣椒酱,吃的满头汗。直到几十年后,焦书记还提起那年春节前在我家吃的热豆腐。我想如果说当年吃的是一桌酒席,可能早忘了,唯有这次独特的豆腐宴却记忆犹新。
  有了这些情结,我也特爱豆腐,有时自家小酌时,也白水煮上一盘热豆腐,慢慢品着小酒,几杯下肚,就飘飘欲仙了。春节又到了,我又嘱咐老伴:”过春节可别忘记买豆腐,吃不了腌起来,过年晒豆腐干,记年味。”是的,这年味是不会忘的,也无论如何忘不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misisi 当前离线
网站编辑

查看:411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