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友|顿悟:印象中的李修运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isisi 发表于 2019-1-28 08:5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misisi
2019-1-28 08:54:37 3386 0 看楼主

印象中的李修运先生

顿悟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结识了刘波涛老师。他将我拉进“有朋自远方来”的群里,耳濡目染,从而将我带入这片文学的净土,继而又结识了许多文采飞扬、亦师亦友的伙伴。

李修运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初识李先生,知性、内敛。慈眉善目的脸上,架着一副厚实的镜片;高大魁梧的身材中,凸现那微胖的躯段;条理规整的话语里,不乏幽默的言词;君子如兰的气质内,文人骚客尽显!

“作品见人品”。欣赏、学习,李先生的文章。故见,文人素养之淳朴、文学底蕴之深厚、文化层次之高远……,字字入心、句句成典。我一字一句地耕读着、嚼食着……,仍有诸多不惑之处。看先生之作品,方知余,字句之简陋、学识之浅薄、文采之贫瘠……,犹如教化洗礼般的醍醐灌顶。我要努力学习,我要累积知识,我要成为能够接近李先生、能够听懂李先生的人。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的无知,让我进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迟迟不敢下笔……。我怕我污了一个“文”字。随着和波涛老师、修运老师、葆亮老师、朝鸿老师、丰华老师、振堂老师等等老师进一步的接触,他们极力地鼓励着我,“写写看、慢慢来……”,才敢斗胆试水。

我开始边学边写、边写边学,现学现卖……。学习各位老师之长,努力补习文字之缺。偶尔,也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说到这里,我要郑重地感谢仝建宁老师、徐景洲老师和刘波涛老师!感恩三位编辑老师,没有嫌弃鄙人的习文粗糙,仍然不吝刊用,鼓励和迁就我这个新人。使我能在习作的道路上,捷径追赶。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深挖的潜力。然,“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幸,让我更有信心地坚持对这精神粮食的吸允。

常读李先生的作品,学习修运老师的做人。先生不愧号称为,邳州的“小孙犁”。文学底蕴的深厚积淀,是长期坚持每日学习的结果,并非一日之功。虽远远高出一般。仍,自谦好学、持续精进不断;痴,沉浸书海、对话古圣先贤。先生虚怀若谷的性格、浓郁淳朴的乡情、严谨治学的态度,独特的思维方式、独到的鲜明见解、犀利的言词语句,让我敬重尊崇、耳目一新。

李先生谦卑好学,不论是生活中,还是作品里都有所体现。请允许我推荐一下先生的部分作品,如《王子遒的雅和我的俗》、《请允许我养点书卷气》、《碎碎念》等等佳作中,都能看到先生虚怀若谷的自谦话语。先生严谨治学、崇拜圣贤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以至于夜梦“诗圣”,著有《穿越千年赴一场约会》与杜甫对话的大作。将“诗圣”杜甫的一首绝句,解析演绎成一篇4000余字的文章,其功力之淳厚无以复加。其它的作品不再一一枚举,还想说说像《城市书房》之类的书籍聚集的地方,是他除了家之外的第二个滞留的海洋。

李先生德才兼备。他不仅谦虚好学、文采飞扬,还认真厚道、孝顺尊长。他不光孝顺自己的父母,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孝顺岳父岳母,且一视同仁。佳作《两母读报》一文中,“我为母亲和岳母订阅《扬子晚报》已经五十个年头了。”这一句话说得普通轻巧,实则是可贵的平凡!俗语说,“床头百日无孝子”。现实生活中,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孝顺父母已属不易,再将岳父岳母视同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一样坚持,真的是很少见的人间情义。是大孝、是大义!“百善孝为先”,在先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孝顺、孝顺,越孝越顺!

李修运先生,才是真正的文人墨客!秉承了古圣先贤的修养和素质;兼并了现代名流的知性和内涵。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境界高远的他,满身都是书卷气!先生的真身就如深山里的纯净水土、高原上的野花蔓草,没有受到纷纷扰扰的社会污染。他又似高耸清莲一颗,挣脱羁绊、甩掉污泥、屹立于一汪池水之中。他那骨子里的正直侠义之气,正如一股清泉暖流缓缓地流入我的心田,使我豁然开朗、心旷神怡!

学习李先生的作品,与先生接触的越多,越发现自己的学识浅薄。“年少不知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我,深有体会。我后悔自己前半生,没能杀下心来,多读几本有益的书集。在这浮躁的社会里,整日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了半个世纪。粗俗的心灵,无以慰藉。

幸运的是,有缘遇到波涛老师、修运老师等等具有正能量的老师们,他们犹如灯塔一般为我的前行照亮!我由衷地感谢他们,我的良师益友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misisi 当前离线
网站编辑

查看:338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