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玩游戏,我为什么不选择“围追堵截式”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河源首富 发表于 2019-3-1 14:3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河源首富
2019-3-1 14:34:23 3708 0 看楼主






2月22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的报告。报告显示,近8成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被中小学生遍及接受的一种娱乐方式。同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超过半数中小学生喜欢网络游戏,比例远超过不喜欢网络游戏的学生比例,两者相差40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中最为遍及的一种娱乐方式。而当青少年频繁地拿起手机叫上同学“开黑”打游戏时,“如何对待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就成了困扰家长的难题。

那么,家长们会如何处理呢?



近日,某地一名中学生在玩手游时被家长发现,随后这名家长进到孩子所在的游戏群开骂,称“儿子初二,每科成绩不外平均分”、“你们把我儿子害死了”,引起了大量网友对家长教育方式不妥的讨论。

家长如果对待孩子的态度恶劣,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厌弃,甚至可能导致厌学、自卑内向等严重问题。



那么,是否有一些正面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去参考呢?

一名在美教师在网上分享了本身的经历,他本人是一名负责小学五至六年级的数学老师,他在取得校方同意的前提下,跟本身的学生约定:只要数学考试成绩达到了A 跟B(欧美常用等级评分标准),或者比前次进步10分以上,就可以在每个星期四的中午休息时间,获得一次与老师进行《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的游玩机会。



在他的教育方式下,游戏起到了正面作用,适本地激发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兴趣,网友们也纷纷留言表示赞赏。

面对这样的例子,习惯与孩子们在游戏行为上起冲突的家长们能否获得获得一些启示呢?



德国著名青年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在他的名著《青年心理》一书中,曾生动地写道:“没有谁比青年从他们的孤独小房里,更加用充满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的了。没有谁比青年从他们深沉的寂寞中,更加巴望接触和理解外界世界的了。没有谁比青年更加向远方世界大声呼唤的了。”

青少年处在人的生命发展全程中的半成熟时期,比起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更加巴望摆脱心理上的孤独寂寞感,更迫切地去寻求友谊和温暖。

可是,当前中国的现实状况是家庭很难给孩子提供一个有效的心理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少年对于友谊的巴望达到了巅峰。在与伴侣交往的得意和失意中,青少年的幸福感、友谊、归属感逐渐得以形成。如果少年未能成功地建立亲密友谊,他们就会体验到痛苦的孤独感,自我价值感也会随之降低。

那么,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巴望友谊的青少年为什么会将大量时间投入在游戏中呢?

为了了解为什么中小学生喜欢玩游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也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超过8成中小学生通过同学或伴侣了解到网络游戏信息,因为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交往中很受欢迎的话题,他们非常乐于通过游戏用语来表示本身的玩家身份和对网络游戏文化的了解,并由此体验到群体归属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游戏并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他们寻求归属感和友谊的重要渠道。

试想一下,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对孩子玩游戏的行为进行一味的限制,会让他们多么的失望。



那在“疏通”孩子这一标的目的上,我们可以做出哪些努力呢?

现行的《未成年人庇护法》鼓励企业开发产品,以引导未成年人健康用网;在这其中,国家明文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

旗下拥有《王者荣耀》、《刺激战场》等高国民度游戏的腾讯游戏正积极响应文化部“网络游戏家长监护工程”,腾讯游戏搭建了腾讯未成年人庇护体系,不仅推出腾讯健康系统,在未成年人的游戏过程中,进行游戏内系统级的干预与限制,还推出了腾讯成长守护平台、腾讯少年灯塔主动办事工程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线下实践与理论研究。

在这之中,成长守护平台是一款协助家长帮手孩子培养健康游戏习惯的办事产品。一方面,家长办理模式下的“超级家长”能够提供腾讯旗下游戏及微信小游戏的游戏时间、游戏消费的通知、查询和办理功能;另一方面,对于希望与孩子建立有良好沟通基础的家庭,成长守护平台推出了互动性产品“WeTeam”,鼓励父母和孩子组成线上小队,共享彼此的游戏时长,倡导父母和孩子建立互信、互动的平等伙伴关系。

而截至2018年11月6日,成长守护平台办事的用户超过1000万,让许多未成年用户的游戏账户处于“超级家长”模式庇护下。



而就在今日,腾讯再次加大未成年健康上网庇护的工作力度,开始测试一项全新的 “儿童锁模式”——本次测试中,13周岁以下未成年新用户在首次登录游戏之前,将被强制要求进行“儿童锁”的登记认证。只有其监护人完成“解锁”后才能进入游戏,若未完成解锁则被禁止登录。“儿童锁模式”的目标,一是让家长对孩子的游戏行为充分知情并给予授权,二是协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游戏行为并做出合理的管控。

不难看出,腾讯通过“儿童锁”对青少年游戏行为进行了更为严厉的前置办理——以往,由于家长的忽视或不知情,未成年人会出现过度游戏及不理性消费的问题。而现在,通过前置的这把“锁”, 家长则从源头参与到授权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这就减少了后续发生问题的可能。

不得不说的是,在这一系列严管办法出台之后,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当厂商们竭尽全力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家长们也需要有直面问题并承担责任的自觉,成为积极的配合者和参与者。毕竟,家长是离孩子比来的人,也是那块最容易被忽视的“短板”。只有通过各个主体的共建——家校协同、企业助力,孩子才平衡好学习和娱乐,拥有更好的生活习惯。

跋文

这一代青少年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青少年在面对游戏动漫等内容时,本就更容易出现自控力较差的行为。面对这些问题,粗暴的禁绝或指责是不成取的。唯有企业、家长、老师等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的成长不偏离正轨。

而当企业站出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时,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教师和父母也并不该该松懈。

对于老师来说,应从专业的角度给孩子的成长指导,并将视野拓展至学生离校后的日常生活;而对于家长来说,应该给到孩子最重要的陪伴和先进开明的教育方式。而正确的教育并不是围追堵截,而应该是与孩子共同成长。

正如腾讯成长守护平台认为的那样,“最好的爱,是陪TA成长;最好的父母,是孩子的伙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河源首富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70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