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赢了起跑线的孩子,很多都倒在了半路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木棉花的春天
2019-4-8 11:23:31 4098 0 看楼主
来源: 江苏家长

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每一朵鲜花都有其特定的开放时间,学生正如一粒粒种子,总会有一个斑斓绽放的动人时刻,只是需要我们耐心等待,需要耐心守望。相信大家都懂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任何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行为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有一位母亲,她孩子的故事很典型。在孩子小的时候,这位母亲带他去参加过不下十个培训班,有英语、绘画、毛笔字、钢琴等等,无论是哪门课程,她的孩子都是学得又快又好,母亲的心里也很为这个孩子骄傲。

在初中的时候,这个孩子的成绩在他们学校里面都是数一数二的,中考还进入了重点高中的实验班。

可没想到的是,孩子进入高中以后,就开始逃学、去网吧。因为经常熬夜玩游戏,他白日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有的时候甚至瞒着父母逃课。

不仅学习成绩降到了班级里的倒数第一,由于长期旷课,班主任已经提出让他退学的要求。

如果把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比方成一场马拉松的话,那么这些孩子都是赢在了起跑线上的人。

然而到了后半程,有些孩子却在放慢了本身的脚步,任由其他孩子赶上并超过。

有些孩子甚至不再前进,就这样倒在了半路上。他们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教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孩子在一个白叟的公寓前面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下来,白叟根本无法休息。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到这些孩子跟前,给了他们每人十美分,对他们说:“你们的到来让这里变得很热闹,让我觉得年轻了不少,这些钱用来表达我的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他们仍在这里嬉闹。白叟这一次对他们说,给他们每人五美分。孩子们觉得有些失望,但也还能够接受。到了第三天的时候,白叟给孩子们的钱变成了只有两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两美分,这个老头知不知道我们在这里有多辛苦?”他们就这样离开了,白叟也就得到了安静。

心理学上,认为个体的任何行为,都有内在的心理动力在支持,这被称作动机(motivation)。按照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种。

在这些孩子来白叟公寓前面玩耍的时候,他们是为了“本身的快乐而玩”,所以是内部动机。

白叟的办法,就是转变换机的类型,让这些孩子为了“白叟的奖励而玩”,从内部动机变成了外部动机。

这样,白叟就可以通过奖励的减少,削弱孩子们的动机,进而也就消除了孩子的行为。



我在前面提到的这位母亲,她把这种方法运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她不单带孩子参加了十几个培训班,并且对于孩子的学习,制订了非常明确的奖惩办法,例如考了多少分可以给他买多少钱的东西,错题要抄写二十遍等。

并且不论任何情况下,这位母亲都会严格执行奖惩办法。哪怕是孩子生病,导致成绩下降的时候,这位母亲也没有给孩子任何宽容。

很明显,这就是用外部动机来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就像白叟和孩子的故事那样。通过外部动机,这位母亲办理起孩子来就很便利。

但是,当外部动机太过强大,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最主要的心理因素的时候,孩子自我的内部动机就容易被父母和他们本身所忽视。孩子的内心感觉会是这样的:“我是为了母亲的要求在学习(外部动机),而不是为了我本身在学习(内部动机)。”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对于父母的要求这种外部动机还是比力认同的。

但是,孩子的青春期毕竟是会来的。

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巴望着逃离家长的控制,实现自我思想和行为上的独立。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和乏味的事情,如果一个孩子的心里,认为学习不是本身的事情,只是为了父母的要求而存在的话,那么他的想法就会只有一个:摆脱它。

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父母才开始着急。但他们发现,无论跟孩子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了。

有位孩子的母亲跟我说,她的孩子现在不肯意上学,她想带孩子出去旅游散散心。但是,她担心孩子不同意,问我能不能硬来。

我说:“这样做是起不到效果的,如果你继续用本身的意志来强迫孩子,想要用外部动机压倒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只会带给你更加强烈的反抗。”

“那我应该怎么办?”她很焦急地问道。

“你可以给他提供出去旅游的信息,你还可以给他提供好几个旅游的地点,告诉他如果他同意去的话,他可以自由选择目的地。

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他才会逐渐学会为本身的事情负起责任,用内部动机去鞭策本身的行为。”

“好的,还有吗?”她问。

“学会用商量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一件事情,哪怕你已经做了决定,也不妨先问问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当然,你可以给出本身的想法和理由,但要鼓励孩子去表达本身的想法。

让孩子觉得,他在家里是可以自由表达的。

不然,他们就会去外面寻找这种自由表达的空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结果通常就会是走偏了。”

家长采用外部动机来教育孩子,除了便利和简单之外,还有一个原因:焦 虑。



前几年的时候有个笑话,说的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生物不玩游戏,天天刻苦学习;他们写字好看,勤俭节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家长们在心理上,喜欢拿本身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并且只比上不比下。

这样对比的结果就是,无论怎么看本身家的孩子好像都不如别人家。于是家长焦虑了、紧张了,等不及和孩子耐心地商量和沟通,就迫不及待地用外部动机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的行为了。

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困扰,它既是强迫症的根源,也是很多亲子问题的根源





保举阅读



保举 |《花生酥:超懂小学生的作文秘笈》



保举 |《花生粥:你关心的孩子阅读这件事,我有话要说》



保举 |《花生果:“部编版”教材如何治“两多一少”》





《三国演义》:权力真的不是一场游戏(上)

《三国演义》:权力真的不是一场游戏(下)

《水浒传》之高俅:一个宋朝国脚的逆袭

《水浒传》之史进:纹身男的败家之路





如果您觉得今天的内容还不错

欢迎点赞、评论、分享、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木棉花的春天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409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