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谋”是对是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0-1-13 12:0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0-1-13 12:09:20 3105 0 看楼主
关于魏延将军的“子午谷奇谋”被诸葛军师给否了,专家和网友的评论不少,其主流意见认为是诸葛亮军师偏于保守,不敢出奇制胜,错过了袭取长安,打败曹魏,兴复汉室的良机。还有人认为是诸葛军师借机打压魏延将军,不喜欢他班门弄斧,出马一条枪。并为魏延叹息,可以超越五虎上将建功立业的机会,居然毁在了诸葛亮的手里。可见说他“脑后有反骨”的印象分害死人!



对不起,老郑的看法刚好相反。

首先,我看“子午谷奇谋”,果然是一条妙计,妙计一条。如果诸葛军师采纳了,与魏延将军兵分两路突袭曹魏,尽管其中肯定有着不少变数,但是胜算的把握要在八成以上,完全可能对曹魏实施致命的一击,大伤其元气。这般“短平快”的奇异战法,诸葛军师怎么会轻易给“帕斯”了呢?除了保守,怕别人比自己强,还能作何解释?

老郑思来想去,觉得事情绝非这么简单,诸葛军师或许自有道理。



道理之一:诸葛军师赞赏魏延的敢想敢做,他又何尝不想借此奇谋一举击败曹魏、进取中原,不费太大的代价就一统天下,成就宏图伟业呢?而且,他相信即使费些周折,拿下长安,直逼洛阳也基本不成问题。何况,蜀军远道而来,跋山涉水,军需供给都很困难,一鼓作气,速战速决,也正是军事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梦想到现实的距离并非汉中到长安那么近,还远着呢!得长安易,守长安难。曹魏军事力量比蜀汉强大得多,一旦卷土重来,蜀军必然成了曹魏军包围中的饺子馅儿,孤立无援,寡不敌众。最终怎么样?举手投降,缴枪不杀,把长安城拱手还给人家。这不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画虎不成反类犬吗?那么聪明的诸葛亮岂会做这样的傻事儿!所以,子午谷奇谋虽然够奇,但不成熟。魏延作为将军能征善战,勇猛无敌,人皆佩服,谋略上比起诸葛军师差的不是一个档次。



道理之二:往深处思考,诸葛亮六出祁山有一个总体的战略方针,就是对曹魏必须徐徐图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保存实力,消耗敌人,钳制曹魏军,给东吴军北伐中原创造机会。因为,当时蜀汉的军队最多十几万人,曹魏军则有。



六十到八十万人,力量悬殊。想一举扫平中原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具体的战役上速战速决,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是上上策。显然,魏延将军并没有领会诸葛军师的深谋远虑,自己急于建功立业而已。后来,司马懿为什么能够战胜诸葛亮?恰恰就在于他知己知彼,知道蜀汉军的软肋在哪里,采取了拖延战术,跟你打持久战,一直到把诸葛亮拖得油干灯尽,司马懿还是老顽童一般倍儿精神。看来,他比魏延更懂诸葛亮。



道理之三:有人说,不管你老郑在那儿怎么白话,诸葛亮六出祁山还是无功而返,以失败告终。我要讲:哥哥你又错了!六出祁山看上去没有一次成功,总是到最后粮草不济,兵力欠缺,撤回了成都。可是从吴蜀联合的大局看问题,诸葛亮有效地牵制了曹魏的兵力,为东吴进攻提供了机会与帮助,从而稳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把战争放到边境以外去打,也为蜀汉自己的经济发展,富国安民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



因此,六出祁山的战略目标基本上实现了,是胜利而不是失败。至少,诸葛亮逝世后,蜀汉政权又延续了40余年,后方一直是和平稳定,朝廷和百姓未再受战乱之苦,便是六出其山的盖世之功。

凡此,我们作为后来人不可不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310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