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31
153
215
中级会员
7月2日上午,第十二届江苏书展“方志江苏馆”引来了一位特殊的展演嘉宾,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洪海正在进行现场泥塑制作,栩栩如生的返乡人员登记场景,惟妙惟肖的核酸检测场景,一组组抗疫题材泥塑作品吸引了众多书友驻足。
“看到白衣天使、网格员、志愿者们每天奋战在防疫一线,决定用一组组泥塑作品记录他们的身影,赞美逆行中的英雄。”作为一名民间泥塑工艺传承人,目前,刘洪海已经制作十多组抗疫题材的泥塑作品,每一组泥塑作品都在讲述着防疫人员感人的故事。
刘洪海自幼喜欢泥塑,从10岁开始便自己摸索着创作,先后创作了1000多件泥塑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反映了邳州农村生活的变迁,承载着他儿时的美好记忆。
“要想零钱花,摔泥整娃娃”,邳州当地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也是泥塑制作兴盛和流行的真实写照。据史料考证,邳州汉代就有民间泥塑制作销售的记录,唐宋时期普及民间,晚清民国时期,泥玩具专业村多达数十个,作坊上百家。历经数千年,演变为集雕塑、绘画、装饰于一体的综合彩塑艺术。2009年,邳州泥塑制作入选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书展期间,除了邳州泥塑精彩亮相,邳州辖属乡镇《官湖镇志》新书发布会在江苏书展优秀出版展区举行。邳州市史志办副主任陈波向现场的书友分享千年古韵、灵性官湖。
陈波介绍,《江苏名镇·官湖镇志》共16.5万字、95张图片、6个短视频,以全媒体的形式传承官湖历史文脉,重点记述了孔子沐浴池、刘墉祖居遗存乾隆御赐“清爱堂”牌匾等历史遗迹,守护美好乡愁。
现场还举行了赠书活动,图文并茂的《江苏名镇·官湖镇志》受到广大书友的欢迎。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发新帖 返回列表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5198 | 回复:0
九月初二夜作者:周小景 明朝霜降怯寒侵,夜渐清幽梦未沉。闲散西风随处逛,半弯素月
一棵巨大的悬铃木,侧枝与主干夹角比较合理,抗风性更好,树上也挂着很多果球。 在
地邻作者:孙兰茂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个邻指的是邻居,而在农村还有承包土地相
为你写诗文/赵燕 (一)站在夜的一角清点星子的数量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这时 智商总
一把火“ǎng”了散完文/枫声 邳州及鲁西南方言里有一个发音为“ǎng”的字,六七十
近日,由市公路管理站与市交警部门联合实施的270省道事故多发点段安全隐患处置工程正
黄昏文/夕颜 摄影/陈伯伟 当誓言随晚风轻轻飘散霞光已点燃整片湖面多像爱啊——含着酒
晚霞文/冰雨 摄影/陈伯伟 一个“美”字怎可承载?霞光万丈,霞飞满天,霞光溢彩都
晚霞作者:李忠四 连阴雨初歇,久别的晚霞映照邳州的天空没有人欢呼,这来之不易的晴
晚霞作者:刘勇 雨后的黄昏晚霞给天空铺开一块幕布骑电动车归家的人身披晚霞多日的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首页
论坛
登录
发布
资讯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