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4年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3sam3m6og3 发表于 2025-5-29 18:5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3sam3m6og3
2025-5-29 18:55:37 926 0 看楼主
2025年5月29日,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4年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华发布2024年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监测和信息处副处长闫俊诚、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曹晓煜回答记者提问。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姜博主持新闻发布会。

姜博: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
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华,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监测和信息处副处长闫俊诚、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曹晓煜。我是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姜博。
今天的发布会共2个环节,一是发布2024年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二是回答媒体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抓好水、气、土、废协同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年最好水平,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较上年增加27天,声环境、土壤环境以及农村环境质量均保持稳定态势,区域生态环境总体安全,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华发布2024年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张华: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
下面,由我发布2024年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大气环境质量
2024年,全市空气环境优良天数268天,与上年相比增加27天,优良天数比例73.2%,同比上升7.2百分点;PM10市区年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SO2市区年平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O3市区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为1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降尘平均值为2.8吨/平方千米·月,同比下降17.6%。PM2.5、NO2、CO市区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3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1.1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2024年,市区降水pH平均值为7.08,范围为6.33~8.43,未发生酸雨污染,降水酸度相对稳定。
水环境质量
2024年,全市17个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94.1%,与年度工作目标持平;45个省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含国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97.8%,高于年度工作目标4.5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在用市级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骆马湖窑湾和小沿河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
市区主要水体水质均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其中京杭运河(徐州段)河流水质状况为优,废黄河、奎河水质状况为良好,云龙湖、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水质均达标。
土壤环境
2024年,全市29个监测点位污染物含量均未超过风险管制值,其中27个监测点位污染物含量低于风险筛选值,占比为93.1%,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生物环境
2024年,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水生态综合指数年均值为3.3,评价级别处于“良好”水平。生物毒性与生物效应监测中,选取小沿河取水口断面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生物毒性监测,评价结果为“低毒/无显著”影响级别;选取骆马湖鲤鱼开展体内重金属残留含量监测,监测项目均达标。
农村环境
2024年,徐州市对7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综合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农田灌溉水水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进行农村环境状况评价,各县域农村环境状况均为“良”,环境轻微污染,基本适合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
声环境
2024年,全市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并保持稳定。市区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92.2%。1类~4类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达到100%,夜间达标率分别为87.5%、81.2%、100%和100% 。城市区域昼间环境噪声总体水平评价为二级(较好),平均等效声级为54.7dB(A)。从声源构成比例看,社会生活噪声仍然是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主导因素,其余依次是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市区道路交通昼间噪声强度评价为一级(好),平均等效声级为67.2dB(A)。
辐射环境
2024年,全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辐射环境质量标准或处于天然本底涨落范围,与上年相比无明显波动。大气、地表水及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和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处于本底水平,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体中放射性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全市3个电磁辐射监测点监测结果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对公众暴露控制限值,电磁辐射环境整体稳定。
姜博:
下面,我们就媒体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进行回答。
徐州广播电台:
从数据上看,2024年我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据了解,基础设施的优化建设对水环境质量改善起到重要作用,请问去年我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下一步我们有哪些工作打算?
闫俊诚: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支持配合下,我市下大力气加快推进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推进提升工业废水治理能力。以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园区内涉水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16家省级以上、7家省级以下工业园区整治,实现工业废水应收尽收,现有22家工业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35.25万吨/日。
二是持续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结合积水点治理同步实施片区、道路雨污分流,“十四五”以来,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8.165万吨/日、城镇污水管网858.2公里,完成120个、面积239.18平方公里的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162.4万吨,污水管网规模5221公里。
三是加快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有效管控,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53.9%,推进整县制一体化运维,加强用电数据非现场监管、设施进出水水质监测、常态化现场检查和问题交办提醒,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0%以上。
下一步,我们生态环境系统将持续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厂网一体化”改革,以低进水浓度或低负荷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重点,加快管网完善、雨污分流改造及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会同水务部门加快实施韩山路、中山南路等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泰奎大沟、塔东大沟、十里堡及玉带东西街等片区达标区建设,黄茅岗泵站、八一大沟污水管网改造修复及市区排水管网混错接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
谢谢。
徐州电视台:
现在都提倡绿色低碳理念,请问我们生态环境部门就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开展了哪些工作?
曹晓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2024年,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强化试点应用、提升审批服务、优化指标管控、加强宣传教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
一是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组织召开淮海经济区首届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牵头实施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地总量跨市、跨类别调配机制试点,优先保障不少于42个省市重大建设项目落地。
二是提升审批质效,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印发《徐州市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实施方案(修订版)》,新增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江苏省锡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试点园区,45个项目通过告知承诺制取得环评手续,压减办事时长近20天;简化93个项目环评编制内容,平均每件减少环评编制时间两周以上,减少审查时间一周以上,节省监测、编制成本1万元左右。开展重大项目“一项一卡”服务,对省市重大项目进行清单化管理。对104个市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时限“减半”,对16个投资项目予以豁免。
三是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编写下发《徐州市2024年度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施方案》,以能源、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电镀、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13个重点行业为重点,依法对“双超”“双有”企业、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年产生量100吨以上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开展新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将全市98家企业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同比增长9.2%,有序推进邳州化工园区、新沂化工园区、铜山循环经济产业园落实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四是推进环保宣传教育,创新开展学校“生态文明第一课”宣传教育、“环保邮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大赛·徐州海选赛”等系列宣传活动,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322余篇,“生态徐州”政务微信、微博共发送稿件1802条、10428条。全年共开展各类生态文化宣传活动200余场次,举办68场环保设施开放活动、参与人数3045人次。利用六五环境日等节点,举办徐州主场活动,以地方戏、短片等融合生态文化,全面展示徐州绿色发展成效。
谢谢。
姜博: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徐州市生态环境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3sam3m6og3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92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