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邳州方言里的“寻(xín)人”之“寻(xín)”说开去 作者:枫声 邳北方言里有“寻(xín)人”一词,意思是女人改嫁、重新成家。 这个词现在还偶有人说,不过,用这个词和知道这个词意思的,年龄大抵不会低于五十岁。 两口子吵架,女人气哼哼地收拾衣物、作势要走,纯爷们绝不会拦着,而是冷冷地来上这么一秃噜:“抓紧收拾抓紧滚,抓紧寻(xín)人,想寻(xín)谁寻(xín)谁!” 一破衣烂衫的孩子吃力地背着满满一粪箕青草经过,树荫下扎堆做手工活的妇女们准会议论:“爹死娘寻(xín)人,跟着叔叔婶子过,能有什么好日子?这孩子命苦啊!”有好掉眼泪的,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场景实在是再寻常不过。 这里的“寻(xín)”有“再嫁”的意思。 但老邳州人的口中,“寻(xín)”字并不仅仅这一个用法。 儿媳和婆婆吵架,儿媳威胁说要离婚,婆婆可能会如此回怼——你今天寻(xín)人,我明天就给俺儿再寻(xín)一个! 这里的“寻(xín)”就同“寻xún”一样了,意思同样是“找”。 永信方丈情人相好一大堆、孩子生了几十个,老邳州人聊起来可能会这样说—— 老家颍上的大和尚才是正经八百的“花和尚”——鲁智深“花”在皮肤“花”在身,释永信那是“花”在裤裆“花”在心,裴如海、玄慈方丈就一个还得偷偷摸摸避着人,人家佛门CEO可是明目张胆“寻(xín)”了几十个。 这里的“寻(xín)”有“娶”的意思。当然,多了嘛,就未必个个都是明媒正娶了。 骂人难免骂娘,老邳州人骂人有这么一句——“恁娘个寻(xín)万人的”。 这里的“寻(xín)”字看起来人畜无害,其实却变成了一个极恶劣的脏字,整句跟骂人家“婊子养的”毫无二致。 另外,老邳州人说“寻(xún)思”不叫“寻(xún)思”,叫“寻(xín)思”。这里的“寻”读音有异,意思却一致,都是“想、琢磨、考虑”的意思。 “寻(xín)”并非邳州方言的特产,也不是没有来历的土得掉渣的土语。据《唐韵》、《集韻》、《韻會》、《正韻》记载,“寻”读“徐林切”、“徐心切”。“xín”恰是保留了古音痕迹。 宋人周野斋有《下竺寺》诗——静看唐人刻,相连坐石阴,鸟呼留客意,果熟住山心。野水流诗叶,天香袭道林。云根有桂树,应待月中寻。 宋代李昉有《赠襄阳妓》诗——岘山亭畔红妆女,小笔香笺善赋诗。颜貌共推倾国色,篇章皆是断肠辞。便牵魂梦从今日,得见婵娟在几时。千里关河万重意,夜深无睡暗寻思。 两诗中的“寻”字,读“xín”还是读“xú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