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绝了!邳州一男子玩了30年“泥巴”,打开房间我傻眼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流浪的兔子 发表于 2018-11-27 08:1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流浪的兔子
2018-11-27 08:13:33 7786 0 看楼主
一抹黄土泥、一双灵巧手

几把刻刀...

在邳州邢楼镇

有这么一位民间手工艺人

“玩了”30年的泥巴

这些年来

他创作出1000多件泥塑作品

不少还被我市民俗馆所保藏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

民间艺人——刘洪海

听听他与泥塑之间的故事

“泥人刘”的泥塑情怀

走进刘洪海屋里的一刹那,小编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不大的屋子里到处都是他雕塑的艺术作品,有白叟、有孩子、有十二生肖等等。看着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泥塑,很难想象,这些都出自一位普通农民之手。



一块不起眼的泥巴,在刘洪海的手中,很快就能变成泥塑作品。刘洪海告诉小编,他从小热爱美术,以前只看过别人捏泥人,后来便本身摸索着创作泥塑。



刘洪海说:“吃饭的时候,只要孩子妈不来喊我,我根本感觉不到饿,有时我一蹲就要5个小时,创作的时候表情是最难的。”



刘洪海从10岁开始创作泥塑,先后创作了1000多件泥塑作品,这些作品大多都反映了邳州农村生活的变迁,承载着他儿时的记忆。



刘洪海说:“民俗这个东西,要一代一代的传承,如果我不做的话,过去的一些东西不都忘了吗?谁还能知道推磨、扒河这些东西,那时的河道都是一锨锨、一车车推上去的。”

博采众长,发扬泥塑文化

在耳濡目染下,刘洪海的两个儿子也对泥塑这门艺术深深喜爱着。大儿子考取大学后,攻读了国画专业,毕业后创作了很多泥塑作品,至今刘洪海还保藏着。



二儿子在大学里专门学习了雕塑专业,并且在全国雕塑大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如今,二儿子大学硕士毕业后,选择留在学校从事雕塑专业教学工作。每次过年回家,两个儿子都会创作一些泥塑作品,与父亲切磋。



刘洪海说:“你看我做的关公是比力传统的,而我二儿子创作的关公,属于学院派,造型上给你想象的空间,跟咱民间创作的手法截然不同,他的肢体语言比力丰富。”



说到创作的诀窍,刘洪海说,泥塑人物的表情必然要生动,思想活动也要有所表现,做形容易做神难,形神兼备才是雕塑的最好境界。



刘洪海说,如何将泥塑这一传统民俗传承下去,却面临着难题,愿意传承这一门技艺的年轻人很少。其实任何优秀的传统工艺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都必需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只有这样,才会走得更远。

如今,刘洪海有了一个更大的计划,“创作一系列以母爱为主题的泥塑,把孝敬白叟的美德通过泥塑展现出来,给人启发,这也是我晚年的心愿,现在我正准备搜集一些题材。”刘洪海说。



匠心筑梦

泥塑手艺人刘洪海

用一把把黄土泥“塑”出浓浓的乡愁

为他点赞!

编纂:杨潇梦 融媒体记者:林威 摄影:陈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流浪的兔子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778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