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丰富了我的人生 周葆亮
十八岁那年,我高中毕业,考入大学继续深造的美梦破灭,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锄禾日当午,躬耕田野。两个手掌磨出血泡,结茧成痂,痛苦的我以泪洗面,借酒浇愁。酩酊大醉,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暗下决心: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
怎么活,怎么过? 走在山间小路上,我决心用文学拯救命运,用创作改变人生轨迹。 我清楚,文学创作之路,犹如我脚下的山间小路一样,崎岖不平,坑坑洼洼。写了多少?说不清楚。如果装进麻袋,应该有两麻袋吧。可惜,两麻袋稿子,尽是废稿,是报刊杂志社编辑附上“此稿不适合我刊采用”的退稿。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学天赋,更怀疑我写下的每一个文字,手捂着胸口自己问自己:还要坚持吗,还能坚持吗?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谁的声音?我用小手指扒扒耳朵,在倾耳细听,依然是坚持就是胜利清脆的声音。 九年过去,我对自己说,坚持到十年,再没有变成铅字的文章发表,那就是命运的捉弄,那就是命该如此,弃笔从农,两条腿插在墒沟里一辈子。 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一九九一年第十一期《农村青年》杂志到手,竟然发现了我的散文《“四季霜”与“金不换”》连同我的名字变成了铅字。我把杂志捧在手里,注视着,亲吻着,激动得泪挂两腮。抹去泪水,趴在小方桌上,铺开稿纸,又一篇散文《琵琶声声》挥笔而就。稿子装进信封寄出去了,仔细再看底稿,这才发现《琵琶声声》居然写成了“瑟琶声声”,举起巴掌自己给自己的脸来了一巴掌,标题就写错了的文章,还叫文章?寄到编辑部,编辑还能看得上? 在悔恨交加中迎来了喜出望外。这篇写错了标题的“瑟琶声声”居然被编辑斧正为《琵琶声声》发表在《农村青年》一九九一年第十二期“闯江湖”栏目。从此,我信心百倍地走在文学创作道路上。 从此,用文学拯救命运美梦成真,用创作改变人生轨迹的目标顺利实现。 如今,我已顺利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加入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加入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与“作家”相匹配的小说《低保户》《画笔吟》《别墅秘密》等,在《青春》《脊梁》《大风》等纯文学刊物发表,散文《沉甸甸的“青春”浓浓的情》发表在《青春》(2018年第8期)“卷首语”。出版了长篇小说《暖阳》,散文随笔集《笔耕农电》即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美女屯》正在审核中......诚然,成绩面前,我没有“嘚瑟”,更不敢骄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文学创作,用作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企业的养育之恩,回报我的师父刘善明先生的培育之恩...... 文学丰富了我的人生,拓展了圆梦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