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历史上智勇双全一代名将张辽的赤壁疑云(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0-1-16 09:5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0-1-16 09:54:09 2393 0 看楼主
昨天说了上集,今天我们说一说三国历史上智勇双全一代名将张辽的赤壁疑云(下)

排青龙之战舰,斗飞燕之船楼。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沉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沉于杜侯……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舣乌江而不渡。雷池栅浦,鹊陵焚戍。”

这段说的是侯景占建邺后,遣军沿江而上袭郢州。张辽只是借贷,实指梁将王僧辩,因为他们两个都曾任征东将军;下一句的王濬下于巴丘,是指梁援军胡僧祐率军由水路增援。正好王僧辩受命拒侯景时,在巴陵沉船靡旗,伪装将遁。侯景中计,昼夜猛攻巴陵,数旬不克,伤亡慘重。巴陵也就是三国时的巴丘。



其后梁军在赤亭之战大败侯景,侯景军攻城时做火舰烧城栅,风向不对,反烧向己方;孙权乘大船观曹军,曹军乱箭齐发,箭着船一面,船偏重将沉,孙权掉转船身,使另一面受箭,船身恢复平衡而回。这里指侯景遁逃。黄盖于赤壁之战中中流矢堕水,韩当听出了他的声音,黄盖乃得救。杜侯乃三国魏的杜畿,曾监造御船,试行时翻船,溺死。是役侯景主帅任约、大将宋子仙、丁和等均在此战中或遭擒,或战死。

最后数句以项羽兵败垓下后突围迷路于阴陵,至乌江不渡,自刎而死;曹操于赤壁兵败的史实,来借喻侯景的败军所经之路筑栅焚戍。上述战斗全是水战,所以应用的典故,基本都是与水有关的事件,因此不会写张辽守于合肥。



赤亭又叫赤沙湖,与洞庭湖相通,在今华容县以南。庾信赋中张辽的临赤壁,是否像苏轼那样,因红色的江边就以此借代成赤壁(赤亭变赤壁),不得而知。若以淝水之战为例,前秦的凉州军队,明明还赶往战场中,也可以被算进北府兵所击败的百万大军之列;若以这个逻辑,张辽等为赵俨所护的七军,当然也算得上参加了赤壁之战。

不过问题在于参与长阪追击战的文聘,事后曹操鉴于江夏与吴相接(之前张辽攻下的江夏数县),民心不安,使典北兵,委以边事。曹操既遣文聘守江夏,还会抽调七军至主力所在的长江?还不如放在江夏,不但助文聘守城,还能保持对夏口南北夹击之势,来得有威胁。



再对照曹军将领的参战名单,有从征荊州的曹仁、乐进、徐晃、满宠诸人,赤壁战后曹操全都是让他们防卫荊州的。七军中各人的本传中,从征荊州不但只字不提,赤壁战后张辽、于禁和张郃他们三人,被派往讨平扬州的袁术残余分子陈兰和梅成(其他四人的去向,史沒交代)。这正正显示了他们于赤壁之战发生时不在赤壁,所以曹操日后令军队讨平孙权势力已介入的陈兰等时,命令张辽诸人前往讨伐,还包括青、徐的臧霸。命令最近的将领讨平是理所当然的,这恰恰又反证了七军不在曹军主力的,若不是,他们三个人总有一个人有从征荊州的字句、以及被留守荊州吧?



最重要的是乐进这个关键,他曾与张辽和于禁任气,结果曹操派赵俨并参三军。曹操征荊州时乐进,并不在七军之列中,而是在曹操主力当中,所以赤壁战后,留屯襄阳。这正好又印证了七军不在曹操主力当中,否则何解独独乐进一人,被记了从征、留屯,而张辽和于禁却碰巧沒有呢?

用其他史料,也要加以综合分析,以决定另一条史料是否误记;更何况主要不是写赤壁,只是引用典故,写侯景之乱始末等史实的《哀江南赋》。



其实赤壁之战,就算七军也在曹军主力当在,也未免还是一败。贾诩和程昱也提示了曹操,但他还是抱有骄傲、轻敌的心理出征;张辽还是第一次打水战,何况曹操的水军,不是才刚受训于玄武湖的曹操旧部,就是刚降,忠诚存疑的荊州水军,张辽参战与否,作用还是不大。魏军诸将从征而败北,整体责任不大,说到底主要责任还是曹操本人。



我不同意七军参战,是因这与军事常识、地理、日后曹操的调兵安排有明显的矛盾,太多疑问。光《哀江南赋》一句就断言参战,未免武断了一点。当然,侯景一把火把建邺所收藏的古藉全毀了,庾信事前是否看了其他古藉,当中提及了张辽临赤壁,我无法得知,所以也不敢把话说绝,肯定绝无此事,但就目前的文献资料来分析,七军沒参战的机率还是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239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