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新闻的捕捉与采写 | 作者 王宇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女壹号 发表于 2023-1-6 13:5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女壹号
2023-1-6 13:54:58 9130 0 看楼主


新闻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已有30余年的我到现在也只弄懂其中的皮毛。今日领导叫我谈谈如何采写,我只能就我个人的写作经历谈谈经验,不对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教。
首先,培养新闻敏感。如今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不是每个事都是新闻。这就要我们善于捕捉,要培养准确地识别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和能力。要具有这样的能力,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持续深入生活、勤奋思考、反复练习和不断实践,并具有高度政治热情。俗话说:机遇偏偏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所谓“有准备”,在笔者看来,就是“有心”,就是能从别人眼中的“寻常事”中发现“不平常”。例如,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我无意中听说一个年轻人正在我县龙感湖畔养肉兔,我进一步打听到这个青年是一名刚从部队回来的退伍军人,在部队就学习过养肉兔,他就把在部队学到的养殖技术带回家乡,通过养兔来脱贫致富进一步带动乡亲们养兔赚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决定写一篇退伍军人不等不靠发展养殖争当脱贫引路人的文章。接下来的几天,我亲自到现场去采访,不几天,一篇题为《龙湖岸边养兔人》的文章在安庆日报显著位置登载出来,退伍军人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时时刻刻做新闻的“有心人”,在征兵工作、民兵整组、军事训练、民兵参建、国防教有、规范化建设等等方面多动脑筋及时捕捉。譬如结合扶贫攻坚,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扶贫工作参与者就是专武干部或民兵骨干和退伍军人,村领导也是民兵营干部,这些故事完全可以写出来投稿;当前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了许多专武干部、退役军人和民兵典型,这就靠我们去发现、挖掘;今年开展的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我们更可以大力挖掘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所作出的贡献。
其次,谈谈如何采访。采访,表面上就是看看、问问、记记,可没那么简单,采访首先要列提纲,因为有些采访对象不知从何谈起或压根儿不知怎么谈,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如我采访“双胞胎”参军,我就要问他们家庭有没有其他亲属参军,要了解他们从何时开始对“军人”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还得了解兄弟俩平日里喜欢看哪些方面的影视或书籍…这些,都得列好采访提纲、逐一询问。采访时不能光动嘴,而是必须手、眼并用,有时还必须动腿,眼要看、手要记,许多烘托气氛的现场描写都是靠观察出来的,“百闻不如一见”;必要时要跑路,亲临现场,写出来的东西才有现场感。所以说,采访环节很重要,新闻人有一句行话:“七分采、三分写”。
第三,谈谈新闻“设计”。设计,也可以说成“打造”。譬如我部在2021年第4期《回防教育》杂志上刊用的鸦件“小记者”走进人武部》一稿就是精心“打造”的结果。那是去年4月上旬,部份中小学生提出走进军营参观,来人武部接受国防教育。当时有人认为,人武部人少事多,没空没心情接受孩子们来访。我一想:这可能是一篇较好的新闻稿。进而一打听,这些中小学生还是当地某媒体的“小记者”,跟他们互动一下,一定会有收获的!于是,我们在做好安全和保密的前提下,亲自参与到互动中来。我带领孩子们参观了民兵装备器材库,参观了民兵应急连连部。对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的问询一一作答,既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同时促成了这篇新闻稿《“小记者”走进人武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候经过我们精心打造的文章,很容易被军地煤体采用。
最后,谈谈投稿。一篇好的稿件,经过作者的精心设计、辛勤采访和认真写作,成稿之后,那种喜悦心情无以言表,有些作者往往急于投出去,这样有所不妥。首先,稿件可能有误差,细节要核实、错字要改正、病句要修改,特别是人武系统稿件还得看看是否泄密需要审查,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稿件写成后,必须放一下(当然,新闻必须注重时效性)。待确定没有误差时可以投稿。投稿,有关系更好,没有关系可以一稿多投,譬如国防报、中国民兵、铸剑江淮以及各级党报,编辑会根据宣传版面需要采用。请相信,只要稿件有质量,“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家会采用!


【本文作者 王宇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女壹号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913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