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教我学语文 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学 娄诗可
暑假的一天中午,我正在二姨家与姨弟一起做作业,突然,门铃声响起。开门一看,原来是姥姥姥爷拎着大包小包,从二百里之外的老家来到了徐州。
许久未见姥爷,我发现他的的头上又添上一层微霜,额上的皱纹也多了些许,神色略显疲惫。唯一不变的,是他那大大的肚子,好像里面储备着无数的知识。
“我来给你们讲讲语文吧!”东西一放下,姥爷便说。我顿时暗自叫苦,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语文干巴巴的知识点,总是让人感到无趣。但我又无法拒绝,不得不坐正身子,望着早已正襟危坐于白板前的姥爷。这时,姥爷脸上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讲课的浓厚兴致和满满自信。
姥爷坐在白板旁,平日在我们手里不听使唤的白板笔,在姥爷手中却格外听话,他写出的每个字都好看极了。姥爷说,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文字,每个字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都是充满灵性的,我们写字时要怀有敬畏之心,如有丝毫的马虎,便是对汉字的亵渎。听到姥爷这句话,我顿时觉得握在手中的笔沉重了许多。
接下来,姥爷好像不是在教我们如何学语文,而是在给我们讲故事。很快地,我的思绪随着姥爷激昂的语调和丰富的表情,飘向了远方——我好像穿越了时光隧道,跟着北宋的王安石一起,在爆竹声中感受“新桃换旧符”的新年习俗;跟着北宋的柳永一起,在“晓风残月”里体会“奉旨填词”的无奈;回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跟着鲁迅先生一起,体味故乡变化地悲凉;又回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与清华考生一起对“孙行者”考试题的下联,并聆听大师陈寅恪先生的精彩演讲……
窗外地鸟儿好像也被姥爷的讲课所吸引,停止了平日地聒噪,变得异常安静。姥爷的声音虽然有点沙哑,我却觉得很有磁性。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落山,几个小时飞快地过去了。
那天下午姥爷的课,使我终于体会到,原来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背诵默写,还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有灵魂深处的共鸣。
我再一次审视姥爷头上渐渐增多的白发、额上越来越深的皱纹,以及他那有点微驼的脊背,心中陡然升起了一种深深地情感——那不仅仅是浓浓的血脉之情,更是对一位辛勤耕耘讲坛一生的老教师的敬佩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