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即将开启,严禁“一刀切”,为基层减负会落到实处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徜箕俯 发表于 昨天 1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徜箕俯
昨天 13:05 20 0 看楼主
近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致函北京、天津、河北3省以及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等第三轮第五批被督察对象,要求各单位精准科学依法推进边督边改,禁止搞“一刀切”,依法依规处置、实事求是受理转办的群众信访举报问题,做到一事一办、一厂一策,不搞“运动式”整改;根据整改的难易程度,统筹推行整改,给足时间,禁止层层加码、级级提速;对涉及民生的产业或领域,坚决杜绝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行为。

所谓的中央环保督查“一刀切”,是指有关省、集团公司为应付督察采取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以及“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对于市县(区)、乡镇一级的中央环保督查应对,还有各中奇葩的应对方式:

1. 采取“以罚代管”。常规做法是,环保督查来之前,把相关企业处罚个遍,然后对外宣称“罚款都罚了,企业还是不听话,我们也没有办法”。主要罚款罚下去了,“未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帽子就扣不到自己头上了,最多通报一下企业问题。


2.层层督查,层层要求不一样。上午市局的来现场督查,指出各种问题,提整改要求;下午区局来现场督查,又提出一堆问题,然后把市局提的问题又来一遍,企业问“那我们按市局提出的建议实施整改可以吗?”

“还是按区局领导的意见落实整改吧”

“那市局专家的意见和你们提的不一样啊,到时候怎么销案”

“总之你按我的意见办就行了”

企业一脸茫然,只能按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提整改报告,并把说辞改一下,尽量双方都照顾到,要不然哪天都来核查了,这个说不行,那个也不行,还没开始就下处罚了。

3. 帮企业共渡难关。中央环保督查一般都有暗访组,有内部人士会把暗访组的相关信息拿到手,然后告知某企业,某企业就把区域内的大企业组织起来,拉一个微信群,然后各个企业相互通风报信,某某车牌现在在哪里,今天在哪家企业,检查了哪些内容,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督察组自然是查不到什么违规行为的,因为企业都知道他们的路线和关注的重点,已经“临时抱佛脚”了,该停的停,该改的都改了。即使有问题,也在整改中,因为企业被告知内幕“现在有风险,先整一个整改方案、计划来,现场督查的时候,我自己知道哪里有风险,且在计划整改”,即使督察组查出来了,发现问题,也不能“一刀切”。等督查一过,该怎样还怎样。

4. 层层加码,企业疲于奔命。市局要求2个月完成整改,区局变成了一个半月,还天天催办,要求企业每天都要发整改进度,企业环保管理人员在督查期间除了在写整改报告、写整改计划,就是去局里开各种整改动态通报会议,送各种整改文件资料,无暇盯着现场改造进度,这种繁琐的督查应对,让很多环保管理者难以适应。

其实每次中央环保督查之前,国家都会发布类似的要求,虽然“一刀切”的方式有所改善,但基层总体的指导思路依旧没太多改观。出现问题的本质是,地方一把手都有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在中央环保督查时,地方政府面临中央环保督察的巨大问责压力,且地方政府要员谁也不愿意丢面子,在中央环保督查通报上被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为规避被问责风险,只能将责任客体转移至污染企业,采取"运动式执法"、“一刀切”等应对措施,来撇清自身监管不到位的风险。这种"平时不作为,急时乱作为"的行为,本质上也是地方政府在强压下的风险规避行为。

现阶段,只要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评机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基层的“一刀切”就无法避免。对于企业而言,为了避免在“运动式”督查被误伤,需要加强自身污染防治水平,做好全流程环境风险评估,做到“风险在心中,整改有计划,应急有预案”,只要自身硬,谁来督查也不怕。

来源:蛰伏的老张原创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徜箕俯 当前离线
新手上路

查看:2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